第113章 平靜度過(2 / 2)

溫體仁今年已有四十八歲了,在南京的官僚裏頭,他以清廉和能幹而著稱,他從不收受賄賂,不管多麼複雜瑣細的文件到他手裏頭都能快速解決。但是在處理朝廷公文方麵,他是效率奇高的行家裏手,但是在具體的行政事務上,他沒有實際操作能力,畢竟他沒當過地方官僚,也不是在邊疆的戰火氛圍中長大,溫體仁隻是一個精通文墨的老翰林而已。

老翰林對自己的官職並不滿意,他的理想在內閣。溫體仁的特殊心計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無法用高深的概念、抽象的理論來解釋社會,但能憑直覺感受到人際關係的真諦,現實感要遠遠超過那些風雅的書生。溫體仁不願意跟士大夫們去煙花脂粉之地喝酒作詩,因此他在南京這些年遭到了同僚的冷落。他對人性之惡有著切膚之痛,以毒攻毒、以惡製惡成了他的人生信條。溫體仁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一個得到皇帝信任的機會。

年紀較小的這位官員來自廣東東莞,他叫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對於當了十三年舉人的袁崇煥來說,這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機。近三十年的苦讀與家庭供養,終於自平民而致仕宦。袁崇煥的第一個職務是福建邵武知縣,今年他來京城朝見皇上。他很幸運,袁崇煥得到了禦史候洵的賞識與推薦。

袁崇煥身材短小精悍,膚色較暗。作為一個三十七歲的下級官員,他自信、膽識過人,有時甚至顯得狂妄和目空一切,終生對於權力與榮譽的追求是個人的激情所致,這是袁崇煥固有的習慣。在講究班次、資曆的王朝政府中,屈在下層的官員能脫穎而出,在於捉住契機而敢於冒險。如今正是明朝的多事之秋,袁崇煥以熟讀兵法自傲,他和那些懦弱膽怯的文官很不一樣,他想在戰場上建功。

這兩位官員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但目前來講,他們的事業還隻是鏡中月水中花。皇帝從濟寧帶過來的閻應元已經住進了京軍營房,穿上了嶄新的盔甲,把堅固的護臂套在胳膊上麵,戴上了六棱鐵頭盔。這是京營哨長的製式防護裝備,閻應元初來乍到就當上了哨長,大約管一百五十個步軍士卒。

閻應元在京營的大銅鏡麵前照來照去,他看到自己威武挺拔的身影,很是高興。作為一個關係戶,哨長閻應元需要實實在在的戰力來讓底層的大兵服氣。來到京城的第一天,他顧不上休息,在京營接受體能上的測試。

測試反應的結果非常不錯,閻應元能把四百斤的石頭舉過頭頂,他射箭百發百中,負重跑的速度在全軍中名列前茅。他唯一需要的是訓練騎術和練習火器的使用,以及熟悉軍營的規章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