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解決新生代農民工住房問題的意義(1 / 2)

淺議解決新生代農民工住房問題的意義

政法論壇

作者:何麗娟

摘 要:近年來,新生代農民工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他們多數人的生活狀況不盡如意,尤其是住房問題。住房是一個人的最基本需求,是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生存發展並融入城市的最基本條件,因此,本文就解決新生代農民工住房問題的意義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住房問題;社會;經濟

一、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8年統計檢測的數據,2008年末全國共有農民工為24522萬人,其中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占農民工總數的六成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農民工這一群體是相當龐大的,如果這一群體長期麵臨嚴重的住房問題,很可能會扭曲他們對城市的看法,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新生代農民工住房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它不僅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而且關係到城市化的進程。將流動人口排斥在城鎮住房保障體係外蘊藏著巨大風險,對社會的治安,以及城市安全有不利的影響,中國每年有1000萬-2000萬的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作為城市中一龐大的群體,他們的穩定對社會的安定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住房問題,讓他們不再為住房問題擔憂,有利於社會穩定。另外,保障農民工真正意義上的居住權是政府的重大責任和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標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留守兒童和農村老齡化問題,促進農村和諧。

二、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住房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住房的存在和發展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結果,反過來住房的建設和發展又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首先,住房是人保證正常生活、休息的必要場所,良好的居住環境有利於勞動者精神愉悅、充沛地投入經濟建設;反之,住宅匱乏、居住條件惡劣,往往會影響勞動者的休息,影響勞動情緒,嚴重的將會影響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由於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的主要建設者,從事著各種職業,對城市經濟建設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保障新生代農民工的住房也是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有利的。

三、有利於打破城鄉群體化,實現群體融合

根據社會分層理論而言,地位維度對社會交往的限製有很重要的作用。韋伯強調,地位群體傾向於圍著他們自己劃一個圓圈,來限製群體內部的關係,這樣,地位群體就發展成為一個封閉的“社會等級”。這就會導致城市原有的地位群體傾向於畫一個圓圈,來限製外來人口的城市融入。與此同時,新生代農民工雖然身處城市,卻又因社會身份、經濟地位等因素的約束,在生活上處於“孤島化”的狀態,使得他們的交往主要限製於老鄉、熟人等群體,很少與城市居民進行全麵的社會互動,其關係網絡比較匱乏,缺少向外延伸的節點,致使他們很難融入城市社會。這樣城市中便出現了兩個大的群體,雖然同樣都在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由於居住環境的差異,讓他們難以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