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政工隊伍製度化建設,確保隊伍的規範化管理。正是由於缺乏規範化的製度導致煤炭企業政工隊伍出現結構不合理、重視程度不夠等弊端。為此,煤炭企業可以從以下入手,加強製度建設:(1)建立與完善培訓機製,提高隊伍的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煤炭企業結合自身條件開展政工人員的內部培訓或參加外部培訓,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政工隊伍,通過各類培訓夯實理論知識,鼓勵工作創新,來滿足煤炭企業轉型和發展的需要。(2)建立與完善政工隊伍的激勵和淘汰機製,促進人員有序晉升。正確有效的激勵措施能夠提升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煤炭企業應按照德、能、勤、績、廉的考核標準,突出“績”的地位,對政治性強、工作積極、實績突出的政工人員予以晉升或其他獎勵,對違反黨紀國法或者企業管理規定的政工人員予以相應處理,體現賞罰分明,激勵先進,鞭策後進。(3)鼓勵政工人員加強自身學習,力爭做到既能搞政工也能搞業務。煤炭企業製定措施,鼓勵熱愛自學的政工人員去熟悉技術業務,培養一專多能的政工人才,對這些人員在職稱評定、深造學習等方麵提供機會,對表現突出的,可以上報管理部門予以表彰,為每一位人才創造成長和充分發展的空間,使他們能夠清楚看到自己在企業中的發展前途,讓人才與政治工作結成牢固的紐帶。
3、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優化政工隊伍結構。麵對煤炭企業政工隊伍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狀,企業應該重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策略。具體而言,一是培養本企業熱愛政工事業且年富力強的員工充實政工隊伍,提拔綜合素質好的政工人員充當骨幹力量,保留部分年齡較大,但經驗豐富的老政工員,對不符合政工工作要求的人員予以調離或清退,保持隊伍的純潔性;二是重視人才引進,可以將共青團、婦聯、工作燈群眾組織,或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等善於做基層群眾工作的優秀人才引進到企業的政工隊伍,並給予可靠的保障,做好既能留住人又能留住心,為企業政工工作獻力獻策;同時要考慮到政工隊伍的老中青比例、性別比例和知識結構的合理性,打造一支素質過硬,業務熟練的政工隊伍。
4、建立有利於人才發展的薪資保障措施,滿足政工人才的經濟需求。無論是基於社會現實還是生活需要,必要的薪資待遇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
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從第一市場需求的變化,找到了新的需求,創造新的供應,其次從科學和技術進步,發現,創造新的需求所形成的新增供應。
4.推動產業結構實現高度化,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這也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和基本方向。優化傳統的商業和服務行業的層次結構,並間接提升第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技術含量和水平有著密切的聯係,並且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有效性。
5.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創造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良好體製條件。從實際上說來,市場機製是提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強大動力。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必須在,也隻有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才能完成升級,其間的陣痛和困難當然是不可避免的。發揮市場機製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調控作用,改革分配和就業製度,強化利率和產業政策等經濟杠杆的間接調控作用,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建設服務性政府。(作者單位:河南師範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周振華.中國經濟分析——結構調整[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付欽太.新一輪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要突出結構優化升級這條主線[J].國民經濟管理,2001(1)
[3] 劉新民.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剛性反應的原因分析及對策選擇[J].江蘇社會科學.2001(6)
[4] 張耕田.我國產業結構現狀、變化特點及調整建議[J].經濟改革與發展,1998(6)
[5] 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毛健.產業結構變動與產業政策選擇[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