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掌聲也有,但不如剛才胡適的掌聲熱烈,看來胡適在北大卻比辜鴻銘受歡迎。
“國文苦澀難懂大家都是知道的,學習白話文簡單明了,社會大眾都能接受,您老怎麼這麼固執呢?”胡適話音剛剛落地,就聽見“好!說的好!我們支持胡教授!”
台下掌聲很熱烈,與之前辜鴻銘的掌聲形成鮮明的對比。
突然一句不和諧的聲音冒了出來:“辜教授您老活在民國,怎麼還留著清朝時候的辮子呢?”話一說完,台下學生們都轟然一笑,嬉笑著辜鴻銘
“漢卿你怎麼看這個活在民國,還留著清朝辮子的怪老頭?”段祺瑞戲謔的問道。
張漢卿剛準備回答,主席台上辜鴻銘就清清嗓子和藹的說道,絲毫看不出他對剛才尷尬場麵的囧色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對我這生於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卻還留著前清小辮子的怪老頭感到不解啊,那麼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忽然話鋒一轉,用激昂大聲的語氣道“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
短短十來個字,卻讓剛才人聲鼎沸的禮堂鴉雀無聲,辜鴻銘還保持著剛剛辯論的姿勢望著下麵,時間仿佛在這一瞬間定格。
在座的都是國家未來的中間力量,是有知識、有思想的新青年,自然能理解辜鴻銘的意思,他說出來了在座所有人內心明白而不敢去麵對的事實。
張漢卿有幸親眼見證了這一偉大辯論,率先鼓掌。先開始隻有幾個人更隨著,慢慢的全程都鼓起了掌聲,掌聲久久不息,比剛才胡適的掌聲時間要長許多。
張漢卿慢慢的向主席台移動,眾人都在鼓掌,沒人在意他的前挪。他擅自走向了主席台去和胡適、辜鴻銘握手。
胡適與辜鴻銘都是文學泰鬥,這點風範度量還是有的,雖然張漢卿的舉動是無理的,但還是很有禮貌的和他握手。張漢卿年紀不大,看起來也和在座北大學生一樣,辜鴻銘和胡適還以為他是學生。
台下卻很詫異,尤其是剛才帶他們來的那個女學生悄悄對旁人說:“他的膽子好大啊,敢上去和這些教授們握手。”
張漢卿對二人一作揖道:“久聞二位遠名,今日一見真乃我國文學泰鬥也。小子奉天布衣草莽,如有草莽,還請大師們海涵。“
台上台下聽了張漢卿的一番話,刹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就連主席台上坐著的幾個嘉賓臉上也有些異色。
“你不是北大的你怎麼能進來?快出去。”台下一個男高音道。
場麵有些很尷尬,不少同學都在起哄,讓他離去。這時候他怎麼說是段祺瑞帶他進來的呢。
張漢卿心有成竹的說道:“同學們請靜一靜。大學之大不在於校舍之大、名氣之大、學生之大、圖書館之大,而在於其心胸之大,有海納百中之流之大也。我記得在鄉村裏麵,私塾先生們都允許上不起學堂的孩子去偷聽,怎麼北大難道連這點胸襟也沒有嗎?”
張漢卿的回答讓台下雷倒一片,想要辯駁卻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很有道理,就連剛才那幾個麵有異色的嘉賓也讚賞著他的回答。
一個帶著眼鏡、身著馬褂,馬褂上別著北大的校徽、腳穿布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從嘉賓席位上站起來走向張漢卿道:“這位工友說的好啊,大學之大是在於心胸之大。”說完這話轉頭意味深長的望向台下道:“這句話也算是我蔡元培對北大莘莘學子們所說。”
“鄙人北大校長蔡元培,歡迎您。”說完伸出了手掌。
如果說是後是一個大學的校長和張漢卿握手,他覺得沒有什麼可以激動的,但眼前的這位校長卻不一樣。雖然蔡元培現在不光是北大的校長,他還是教育總長(後世的教育部長)。
這還不算主要原因,在當時蔡元培也算是官僚型校長,和後世的都差不多,但他在學校裏從來不提倡學生們搞政治之類與學習無關的東西。
後時代 中學發展團員,大學發展檔員,或者在班級裏什麼檔(諧音)支部。
張漢卿很讚同蔡元培的觀念,學校是學習的,而不是搞什麼政治、檔支部的地方。學生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能因為加入了什麼檔員啥的就可以加分。
在後時代社會官場上有句話就是“不是檔員不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