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維生素D對免疫係統影響的研究進展(1 / 3)

維生素D對免疫係統影響的研究進展

綜述

作者:祁秋霞 祝大麗

[摘要]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生命穩定的一種營養素,本質上亦是激素,屬於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既往被認為能穩定體內鈣磷水平。近年來,隨著維生素D受體在淋巴細胞、胰腺島狀細胞等的細胞核中被發現,以及後續研究發現維生素D對人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均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將就維生素D對免疫係統影響的研究作一綜述。

[關鍵詞]維生素D;免疫調節;免疫抑製

[中圖分類號]R1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01(2015)22-0157-04

ResearchprogressofvitaminDeffectontheimmunesystem

QIQiuxiaZHUDali

DepartmentofPediatrics,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650101,China

[Abstract]VitaminDisaparticularnutrientwhichhelpshumanabalancedlife,it’soneoftheessentialspeciesofHormone,anditbelongstotheSteroidHormone.VitaminDwasrecognizedstablecalciumandphosphoruslevelsinvivo.Inrecentyears,asthevitaminDreceptorwasfoundinthenucleusoflymphocytes,cellsofthepancreasisland,andthefollow-upstudyinwhichtheyfoundthatvitaminDhassomeinfluencesonhumanimmuneorgansandimmunecells.ThispaperwillreviewtheeffectsofvitaminDontheimmunesystem.

[Keywords]VitaminD;Immuneregulation;Immunosuppression

自1928年發現維生素D以來,對維生素D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其對鈣磷代謝的調節以及對佝僂病的治療。1983年,隨著維生素D受體(VDR)先後被Provvedini等和Bhalla等在單核巨噬細胞中發現,以及對VDR深入研究發現VDR在全身多個係統器官組織均有表達,提示活性維生素D作用廣泛,尤其VDR在多種免疫組織、免疫細胞被發現後,維生素D對免疫係統的影響開始引人矚目。

1概述

1.1維生素D的來源和轉換

維生素D是維生素家族中的一員,本質上是激素,屬於類固醇激素,是維持人體生命穩定所必需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D2(麥角骨化醇)和維生素D3(膽骨化醇)。食物中的維生D2來源於植物,維生素D3富含於多脂魚類如三文魚和鯖魚中,但人類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皮膚的光照合成即人類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化醇經紫外線照射轉變成維生素D3。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在人體內必需經過兩次羥化作用後才能發揮生物效應。維生素D與血漿中的維生素D結合蛋白結合後被轉運至肝髒,在25-羥基化酶作用下形成25-羥基維生素D3(25-OH-D3),後者再與α球蛋白結合後被轉移到腎髒,在線粒體中進行羥基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以及超強結合受體能力的1,25-(OH)2-D3,即骨化三醇,骨化三醇是體內維生素D最重要的活性形式,經血液循環輸送至各個靶器官發揮作用。

1.2維生素D受體

早在1983年,VDR就在人單核巨噬細胞中被發現,維生素D最先被認識到能穩定體內鈣磷水平,它通過與小腸上皮細胞、腎細胞、甲狀腺細胞、骨細胞上的受體結合來發揮調節體內鈣、磷平衡的作用,這是維生素D為人們所熟知的最經典的作用。隨著1,25-(OH)2-D3和核維生素D受體(nVDR)在胰腺島狀細胞、淋巴細胞等細胞中被發現,維生素D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nVDR是一種核受體,1,25-(OH)2-D3通過與nVDR結合並與視黃醇x受體(RXR)形成異源二聚體,然後激活或抑製相應DNA上調控區的基因轉錄,通過影響mRNA的表達和蛋白質的合成來發揮生物功能[1,2]。

2維生素D對免疫係統的影響

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維生素D對免疫功能尤其是對細胞免疫具有調節作用,對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細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2.1維生素D對胸腺、脾髒細胞增殖及功能的影響

眾所周知,胸腺是T細胞發育的場所,而脾髒內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胸腺和脾髒分別是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T細胞是細胞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B細胞是體液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這兩種效應細胞隨著血循環到達全身各處發揮免疫功能。脾髒和胸腺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強弱[3]。宋淑軍等[4]通過糖皮質激素誘導免疫抑製模型小鼠,測量後發現小鼠的體重、胸腺指數、脾髒指數、淋巴細胞CD4/CD8+比值以及脾髒T淋巴細胞增殖能力均顯著低下,而給予維生素D後的小鼠脾髒和胸腺指數顯提著高,CD4/CD8比值有所提高,同時脾髒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也顯著提高。因此認為,維生素D使免疫抑製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得到部分恢複。

2.2維生素D對T細胞的影響

T細胞有CD4+T細胞和CD8+T細胞2個亞群,前者主要是輔助性T細胞(Th),後者包括殺傷性T細胞(Tc)和抑製性T細胞(Ts)。機體免疫功能穩定性可以通過CD4/CD8比值來反映,這是一項反映細胞免疫平衡與否的敏感指標,當比值上升時說明機體內的免疫應答以正調節為主,而比值下降或者比例倒置時,說明機體的免疫功低下乃至免疫抑製[5]。宋淑軍等[4]發現維生素D能明顯提高CD4/CD8比值。

有人認為[5]隻有被促分裂原活化的T細胞或被EB病毒活化的B細胞才表達VDR,而靜止期的T、B淋巴細胞並無此種表達。近年國外有學者認為體內T細胞被促分裂原(病原)活化後還不會立刻反應,除了表達VDR外,VDR還必須接觸到足量的維生素D才能啟動免疫機製。活化後的T細胞分裂出殺傷T細胞和輔助T細胞兩種細胞[6]。輔助T細胞(Th)能轉化出Th1和Th2兩種亞群,分別介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Th1分泌IL-2,IFNγ和TNF-α,Th2分泌IL-3、IL-4、IL-5、IL-10[7]。TH1和TH2互為抑製性T細胞,有研究表明[8,9]維生素D能抑製T細胞的增殖及分泌,尤其是Th1,維生素D能抑製Th1產生IL-2和IFN-γ,從而減少其誘導B淋巴細胞分泌IgG,類,並通過增加IL-4、IL-5和IL-10分泌,增強Th2細胞反應,促進Th1細胞向Th2細胞轉化,調控TH1/TH2免疫偏移。國內學者祁曉平等[10]研究表明,1,25-(OH)2-D3可以影響Th1/Th2型細胞因子的分泌情況,能有效抑製脂多糖誘導的淋巴細胞增殖和炎性細胞浸潤,這為臨床應用1,25-(OH)2-D3防治以Th1型免疫反應為主的臨床疾病(諸如急性炎性反應、同種異體排斥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提供了依據。

Th17是不同於Th1和Th2的輔助性T細胞的另種一亞群,這種細胞能分泌IL-17,IL-17對殺滅病原微生物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亦可引起嚴重的炎症反應,維生素D可通過抑製IL-17基因的直接轉錄來減少IL-17的分泌,從而減少機體的過度炎症反應[11,12]。

2.3維生素D對B淋巴細胞的作用

早有研究證實B細胞上有VDR的表達,而且隻有活化狀態的B細胞才有VDR表達。近年來有研究[13,14]發現維生素D可通過對輔助性T細胞的調節來對B淋巴細胞進行間接調節,亦可直接抑製B細胞的分化增殖及免疫球蛋白的產生,對漿細胞的分化和記憶細胞的類別轉化有抑製作用,從而誘導活化的B細胞凋亡;維生素D還可對B細胞的維生素D受體、CYP27B1、p27基因的表達進行調節,這表明維生素D在B細胞紊亂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中有很多的應用價值。

2.4維生素D與單核巨噬細胞的聯係

研究表明[15,16]維生素D能抑製原核細胞增殖,促使單核細胞分化成熟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能產生前列腺素E(一種免疫抑製劑),亦能將加工處理過的病原體傳遞給Th細胞,能增強幹擾素γ合成,幹擾素γ促使維生素D本身的產生,這是一個正反饋調節,由此可知維生素D還加強了單核巨噬細胞的免疫功能。已有研究[17]說明維生素D可增加巨噬細胞內自由基和活性氧的釋放,此兩種物質可介導破壞細菌膜結構和病毒蛋白質,對多種病原體具有殺傷和抑製作用,從而能增強肝髒熱休克蛋白合成,因此,維生素D間接促進熱應激反應熱休克蛋白的表達,對組織細胞起到保護作用[18]。

維生素D還可通過調節抗生物肽如抗菌肽(CAPA)和β-防禦素2的基因表達來增加單核巨噬細胞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19]。維生素D也可影響單核巨噬細胞對分支杆菌、某些病原微生物和腫瘤細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