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春節的這一時段,它絕不是中國人整體情緒的休憩,而恰恰是中國人整體情緒的高點:他們渴望被鼓勵,被看重,被認同,被獎賞。而此時出現的任何一種富有文化意味、紅火意味、幸福意味和財富意味的物品,都會被看做是這種情緒的延伸和回應。

那麼,此時加多寶的春節營銷,無論作為個人自飲,還是作為親友禮品,實際上都蘊含一種對“中國夢”實現後的回報和獎勵的意味。更何況,加多寶本身就是“中國夢”拚搏和成就的一個凝聚體——它用了20年時間,就將一個本土的、甚至是區域的涼茶特產,做成全國乃至全球盡知的品牌,同時更在實際銷量上連年超越被視為國際流通貨的可口可樂,這一壯舉,足以振奮和撫慰所有為“中國夢”奮鬥的中國人的心靈。

覆蓋布點

當然,在頂層思路和市場心理的把握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更係統的傳播規劃。

我們看加多寶春節營銷的覆蓋布點:例如從覆蓋人群來看——在對各類人群都進行全麵覆蓋基礎上,對於地處幹燥的北方人群,和涼茶重度消費的年輕群體,通過遼寧衛視和湖南衛視的節目冠名進行了精準覆蓋。而從覆蓋時段來看——加多寶的春節營銷實際上從12月就開始了,通過遼寧衛視的《本山選誰上春晚》,再加上湖南衛視的元旦、小年晚會,到春晚達到高潮,但之後又通過湖南衛視元宵晚會形成延伸的小高峰,這個安排,從春節的前期、中期和後期進行多級傳播,對消費者認知和行為的強化起到其他品牌無可比擬的效果。

內容落點

從《中國好聲音》的傳播來看,就可以發現加多寶在長期品牌實踐中,已經對節目內容的緊密捆綁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打法。而在春節傳播方麵,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方麵的一係列成功舉措。但這裏麵的關鍵點,依然是加多寶對於自身定位、品牌內涵的精深把握,以及對所展現平台的內容和流程的深入理解。

對於節目內容的融合,其實,實物的植入和呈現在我們看來倒是表麵的問題,更重要是在節目精神和觀眾心理所需方麵的契合。如果暫時放下春晚這種全民喜慶的案例不講,就看像《本山選誰上春晚》這個節目,其內容體現出的,除了歡笑,更有原創小品和體貼民生等內在精神要素的傳遞。他們是在歡笑中融入品質,在娛樂中化入思考,這帶給品牌的增值效應,是簡單的產品呈現所無法比擬的。

這些內容隨新媒體組合一道,可以直接聯動線下促銷。更重要的是,加多寶還在線下實地開展了協同性的內容營銷策劃,例如在深圳賣場率先發起的吉祥年財神送“寶”互動促銷互動(通過微信),就有機地通過提升消費者對節慶信息點的好感度,直接促動節慶的銷售。

細節抓點

當然,傳播細節的把握,是活動營銷、事件傳播中的重點。在加多寶的春節傳播各種現場中,我們做了仔細的觀察,發現與其他品牌讚助的活動相比,加多寶品牌及產品在鏡頭中出現的頻次和時長是最高的,甚至能超出其他品牌數倍。

這應該是一個技術型、專業型營銷團隊的努力成果。我們知道,要做好一個活動的冠名,如果想要倍增傳播效果,必然要深入研究節目創意、內容流程、導演計劃和關鍵人物情況,同時還要深刻理解鏡頭語言和觀眾心理。

而在所有加多寶冠名的節目及活動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隨鏡頭、隨流程、隨節奏的品牌呈現,並采取不同形式打入受眾的眼簾,而且往往還跟現場情節和人物融於一體。有時,這種結合,本身還能成為獨特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