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
作者:和璐 趙頡仕
“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龍,在舊軍隊裏身居高位,可自從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便積極追求光明,堅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卻屢遭拒絕。他不改初衷,繼續努力,先後“七十次”要求入黨,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寒門少年立大誌
1896年3月22日,賀龍出生於湖南省桑植縣城北洪家關的一戶貧農家庭。賀龍的堂曾祖父賀廷璧自幼習武,練就一身本領,在當地有很高威望。清鹹豐四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軍進入湖南。在桑植首先舉義的就是賀廷璧。他率領幾千農民起義軍攻破桑植縣城,殺掉縣官,開倉放糧,深得貧苦群眾的擁護。在他的影響下,湖南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組織武裝與太平軍一起同清軍作戰。後來,反清鬥爭在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下失敗,賀廷璧父子被捕。清政府在處決賀廷璧時,賀廷璧的夫人劉氏跪在賀廷璧麵前,雙手掀起上衣前襟,接住被劊子手砍下的賀廷璧的頭,不讓人頭落地,意思是賀家後繼有人。從此,“賀廷璧造反,劉氏兜頭”的悲壯故事在桑植一帶傳播開來,並成了當地戲劇的一個經典節目。賀氏家族把這個事件記入家史,代代傳頌,對賀氏後人產生了深遠影響。
賀龍的祖父賀良仕是個武舉人,有一身好武藝。賀良仕與夫人羅氏心地善良,熱心公益,濟人之急,拯人之困,樂善好施。賀龍的父親賀士道務農兼做裁縫,為人直爽,繼承家傳武藝,愛打抱不平,敢與豪紳富戶對抗。賀龍的母親王金姑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家庭婦女。在家裏,賀龍排行第四,有3個姐姐、兩個妹妹、1個弟弟,一家三代11口人,靠3畝薄田和賀士道做裁縫所得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家境十分艱難。賀龍出生時,全家人就已經處於饑寒交迫的狀態。
祖父給賀龍取名文常,字雲卿,乳名常伢。賀龍出生那年,湘西一帶水災、旱災接踵而來,荒田千裏,饑民遍野,餓殍無數,然而,反動政府的各種苛捐雜稅卻有增無減。祖父不得不帶著年幼的賀龍,四處奔波,為民團傳授一些武功,以求得糊口之食。賀龍跟著祖父,也學會了簡單的幾個招術。父親為了償還地主的高利貸,領著全家去30公裏外的地方,給一戶地主當了3年的佃戶,可全家仍然衣食無著,隻好又返回洪家關。
在艱難的生活中,祖父仍堅持教賀龍練武識字。賀龍5歲時,祖父把賀龍送進了族人辦的不收學費的私塾,並為賀龍取學名賀平軒,後改為賀振家。賀龍天資聰明,學習刻苦,但先生卻不喜歡他,經常借機懲罰他。因為賀龍愛動腦,經常向先生提出一些問題,先生無法回答。而且賀龍從小受家風的影響,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痛恨土豪劣紳和貪官汙吏。當窮人孩子與富人孩子發生矛盾時,他總是站在窮人的孩子一邊,幫他們打富人的孩子。先生又總是偏袒富人的孩子,常常對賀龍大發雷霆,訓斥賀龍。時間長了,賀龍在學校呆不下去了,兩年之後,就憤然離開了學校,回到家裏。
賀龍9歲那年,桑植縣發生洪水災害,饑民如潮。賀龍全家也陷入了饑餓難挨的困境。一天,賀士道帶著賀龍,和其他鄉人一道進縣城去買“義倉”低廉的平糶米。縣衙門派來監管買賣的堂勇,任意找茬鞭打買米的窮苦百姓,賀士道看不過去,站出來講了幾句公道話。官吏大怒,掄鞭猛抽。賀士道一閃身躲了過去,沒想到皮鞭正抽在身後的賀龍手上,一條血痕立刻凸現出來。賀士道火了,奪過衙役的皮鞭就和這幫家夥打了起來。可是,官府人多勢眾,賀士道被抓進衙門。這件事對賀龍刺激極深,他從此立下了反抗舊政權的誌向。
不久,三個姐姐先後出嫁,父親外出謀生,母親體弱多病,弟妹年幼,賀龍稚嫩的雙肩不得不承擔了養家的重擔。幹農活,下煤窯,跑運輸,什麼苦活累活,賀龍都幹過。為了全家人的生計,賀龍說服父母,向大姐夫借了一頭騾子,跑上了運輸。正是在跑運輸的過程中,賀龍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
賀龍個頭不高,要站在板凳上給牲口上下貨物,自然比別人多了一層辛苦。但苦難難不倒堅強的賀龍,社會的黑暗磨不去賀龍的正直、豪爽與勇敢。路遇不平的事,賀龍就要挺身而出,伸張正義。他以其超人的膽識、正直、善良、豪爽、頑強,贏得了同行騾子客們的欽佩,趕馬的人們都願意和賀龍搭夥,把他當作懂事的、平起平坐的年輕朋友,使他成了一個小名人。哥老會因此注意上了賀龍。在湖北恩施的一家茶館裏,賀龍結識了當地哥老會首領唐伯義,接受了哥老會“反清複明”、殺富濟貧、懲治貪官的主張,與父親賀士道一道加入了哥老會。17歲的賀龍當了哥老會裏最小的“十排老幺”。哥老會組織嚴密,有嚴格的規章律條,對會眾的困難也盡力幫助解決,提出的口號是“打倒貪官汙吏”。哥老會幫助賀龍解決了不少僅靠個人難以解決的困難。賀龍也想方設法維護窮人的利益。但是賀龍所做的這些抗爭,並沒有改變他個人及其家族的命運。為什麼與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發生衝突,盡管道理都在自己一邊,可大都是以自己失敗而告終?賀龍一直對此十分困惑。
與許多革命元勳一樣,賀龍在成為共產主義者之前,接受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熏陶。當時,一個叫陳圖南的革命黨人,成為賀龍走上革命之路的領路人。陳圖南(1887-1927),譜名才鯤,湖南桑植人,與賀龍同鄉。他家境殷實,少時入當地私塾,曾留學日本,在東京振武學校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武昌起義。孫中山重新組織中華革命黨後,他立即參加,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反對袁世凱的鬥爭。1913年,賀龍被孫中山任命為湘鄂川黔聯絡使,返回家鄉聯絡仁人誌士,籌辦槍支,開展革命活動。
陳圖南從別人那兒了解到賀龍的情況後,認為賀龍具有革命傾向,可以發展到中華革命黨中來。1914年秋,陳圖南主動拜訪賀龍,向賀龍宣傳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賀龍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當即表示願意加入中華革命黨,為貧苦老百姓打天下,為三民主義奮鬥犧牲。兩天之後,在桑植書院高等小學,經陳圖南介紹,賀龍填寫誓約,按下指印,參加了中華革命黨,立誌服從孫中山先生,再興革命,投身反對袁世凱的民主革命。
賀龍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真理,而不是為了謀求個人的利益。正是這種崇高的理想信念,驅使他在革命道路上奮鬥不已。
革命路上屢受挫
賀龍參加革命後,第一次執行重大任務,就遇到了危險,差點兒丟了性命。
袁世凱篡奪中華民國的大權後,不惜賣國求榮,勾結日本,窮兵黷武,瘋狂鎮壓革命黨人。在袁世凱指使下,湖南督軍湯薌銘殘酷鎮壓湖南人民的反袁運動,大肆捕殺革命黨人。湖南的革命黨人,決定開展“倒袁反湯”鬥爭。1914年9月間,賀龍奉命到石門、沅陵兩縣的團防局和巡防軍中去策反,組織反袁武裝。這是賀龍加入中華革命黨後執行的第一個重大任務。他約了幾個人以販羊作掩護,先到桃源去摸情況,然後單身去了沅陵。沅陵是湘西首府,駐軍千餘人,其中有些人和賀龍在趕馬時有過交往。賀龍到沅陵後以交友結拜為名,與軍中不少人結成了把兄弟。經過半年的活動,秘密組織了一批誌同道合的人,準備拖搶舉義,不料泄露了機密,軍方逮捕了一些革命黨人。賀龍隻得連夜離開,在返回桑植的路途中遇上十幾個土匪。他們聽賀龍說是個商人,以為賀龍有錢,就把賀龍當成“肉票”關了起來。沅陵警備隊得知有人綁票,派出100多軍警,將土匪和賀龍一同抓到沅陵,關進監牢。幾天以後土匪被斬首。因為在審訊中土匪說賀龍是抓來的“肉票”,賀龍才沒有被殺。縣衙裏的貪官汙吏也以為賀龍是個有錢人,想從他身上撈油水,繼續關押賀龍,並放出可以出錢贖人的口風。賀龍的親朋花了一筆錢買通官府,賀龍才得以保釋出獄。
雖然經曆了挫折,但賀龍並不氣餒,繼續按中華革命黨的指示,堅持革命。他來到湖南省辦的雄黃礦打工,以了解石門、慈利一帶的駐軍情況,發展革命力量。賀龍體格雄壯,年輕力大,勞動時,他總是照顧工友,因而,深得人心。一次,一位工友在一次意外中身亡,其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絕境。賀龍十分同情這位工友,領著一批工人,向礦方提出三點要求:第一,由礦方負責安葬遇難的工友;第二,向遇難工友家屬發放一筆撫恤費;第三,改善礦山勞動條件和設施。礦方起初不想答應,百般拖延,但賀龍把工人組織起來,據理力爭,迫使礦方不得不答應工人的要求。這是賀龍投身革命之後取得的第一個勝利。賀龍也因此在工人中獲得了普遍的尊重與信任。他在礦場工作近5個月時間,與工人兄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些工人在他的介紹下,加入了中華革命黨。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把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31日,宣布改次年為“洪憲元年”,複辟帝製,企圖開曆史的倒車。這一倒行逆施,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聯絡各地革命力量舉行武裝起義。1915年12月25日,雲南省首先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不久,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四川各省紛紛響應。湖南的中華革命黨人也積極準備起義,派賀龍到石門縣泥沙鎮策動兵變。
泥沙鎮有200多戶人家,近千人口,設有團防局,有槍80餘支。省督軍署警察隊長唐榮陽的弟弟唐臣之任團防局長。1916年1月,賀龍與姐夫穀績廷等人,聯合大庸縣革命黨人羅占侯,設計宴請團防局頭目,趁團防局空虛之機,占領團防局,活捉局長唐臣之和團防隊長,繳獲20支槍。賀龍帶著這支隊伍,乘勝衝入泥沙附近的南北鎮和皂市,奪取了那裏團防隊的40餘支槍。不到幾天,賀龍的隊伍發展到了300多人,取名為“湘西討袁獨立軍”。慈利、大庸、桑植、永順、龍山等縣的革命黨人紛紛舉行起義,加入了賀龍領導的“湘西討袁獨立軍”,隊伍發展到一萬多人。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湘西暴動”。但是由於這支部隊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槍彈少,又沒有統一指揮,兩次攻打石門,均告失敗,隊伍也一哄而散,“湘西暴動”最終失敗。賀龍第一次領導的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他從中看到了蘊藏在農民中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更增強了革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