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規範 前瞻 實效

裝備視窗

作者:古奎光

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台,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以信息化為依托的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在中小學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各功能教室的建設、完善也隨之進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在這方麵如何做到科學性、規範性、前瞻性、實效性相統一,本文結合五蓮縣中小學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談幾點看法。

1 科學性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是中小學辦學的基礎,是實施教學大綱、推進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對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各功能教室的裝備、建設要符合現代教育的特點,有利於各種媒體信息的傳播、收集和運用,實現資源共享;要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利於營造學科實驗的優良環境;要體現整合教育資源,探索實驗教學模式;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實踐、學習和個性化教育,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保證裝備建設的科學性,必須要做好以下幾點:

1.1 深入調研,充分論證

教育裝備主管部門應深入教學一線,深入課堂,加強調研,了解教學所需。

1.2 整體規劃,科學布局

立足全縣實際,優先建設一批裝備水平高、應用效果好的示範學校,充分發揮示範學校的帶動與輻射作用,惠及更多教師,推動全縣裝備水平的整體提高。

1.3 區域定位,特色發展

學校的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必須立足於學校特色和定位,從實際出發,從設施配備、隊伍建設、管理應用、教學研究、教學管理、學生學習等諸多內在要素研究著手,深入到教育教學需求的各個方麵。

例如,農村學校多媒體教室的升級改造,室內衛生環境差(考慮到安全因素,全縣平房教室全部拆除室內天棚),若選用投影機,灰塵是無法克服的難題,若選用“液晶觸控一體機”,價格貴,農村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許多功能難以有效發揮,這種情況下即可采用推拉式黑板鑲嵌50″液晶電視模式完成多媒體教室的更新;城鎮學校學生人數多,衛生狀況好,師資力量強,可選用短焦投影機、電子白板等模式;五蓮縣實驗學校等一批新建條件較好的縣城學校,其校園網絡、視頻監控係統、閉路電視係統、校園廣播係統、多媒體教學係統、微機室、演播室、報告廳、機器人實驗室、理科實驗室、教學儀器、音體美器材,則設施全部采用當前先進的設備配套建設。

2 規範性

新建中小學功能教室在麵積、間數、建築要求、環境要求、水、電、通風設施、信息傳輸等方麵,要嚴格按照《中小學理科實驗室裝備規範》及《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的要求設計、建設,並要請縣教育裝備相關部門審核、指導。已建成但不符合標準化要求的,要加以改造,力爭3~5年內使全縣中小學基本達到《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的要求。

2.1 注重標準化

嚴格按照“依據不同層次、規模,科學規劃、適度超前、因地製宜、注重實效,整體推進、標準統一、合理配置,一切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原則,著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尤其注重在城鄉一體上下功夫,高標準推進教育均衡。

教育裝備的高標準並不是盲目追求教育裝備的高檔次。要因地製宜,能用、好用、適用於教師的裝備,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功效,應成為配置標準考慮的重要因素。

2.2 加強特色建設

追求特色要與遵循教育規律相統一。堅持統籌兼顧,科學引領,注重教育信息化、實驗室建設標準化與特色化的統一,提倡將教育信息化、實驗室建設與學校特色建設結合起來。

如實驗室內部設施的排布,采用排排坐式、島式、中央台式及自由組合式等多種類型,滿足了不同實驗類型、不同教學模式的需要;生物標本室開放式的設計,學生可自由出入,標本櫥為全玻璃結構,並設置局部照明,通體透明,便於學生參觀學習,充分發揮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