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綠色環保教育及設施
裝備視窗
作者:蔚藍
因為氣候變化和環境汙染的影響,保護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成為全人類共同願景。為避免地球遭受自然環境過度開發對空氣、水源和土壤造成的損害,需要當代人以及下一代持續努力,用創新手段和智能方案應對嚴酷挑戰。
美國政府通過立法手段,不斷修改完善環境教育法。起草於2006年的環境教育法,提案名稱是“不將一個孩子丟在室內”(No Child Left Inside),與之對應的則是2002年總統簽署的法案《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環境教育法提倡引導學生進行戶外學習,探究神奇的自然世界,同時也彌補了偏重學術性學習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不足。國會民主黨議員Sarbanes說:“美國正麵臨著經濟、環境和能源等各方麵的挑戰,而應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培養當代青年人,為勞動力隊伍儲備創新型環保人才。”“我們不能隻要求學生在科學、閱讀、數學和社會學科上取得好成績,更應該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與戶外活動能力。”“環保教育主題必須成為國家優先考慮的事項。”鑒於這一點已成為兩黨共識,美國國會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聯合遞交了2013環境教育法增補提案。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則意味著美國各州會落實《K-12年級學生的環境素養計劃》。
環境保護教育
環境保護教育不僅僅指單純研究各種植物或者動物科目。日常生活中對能源、資源和交通工具的選擇,如離開房間關燈、是否回收物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所有這些做法都會影響到我們周圍環境。環保教育有助於學生理解人類活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係,並使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時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
美國研究學會歸納整理了加州教育部門主導的戶外教學課程案例,室外學習通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通過動手實踐經驗來獲知不同學科上的定義、概念等。例如:
·利用望遠鏡和野外指南手冊觀察、定義鳥的種類
·在小溪旁或池塘邊搜尋、識別水棲昆蟲
·認知樹木物種,借助“一葉知秋”方法,寫出周圍林木是否“健康”的結論
·根據動物足跡或者聲音判斷野生動物方位
·收集礦物質標本,測試硬度、pH值以及物理特性
·尋找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例證,如:一片分解的原木碎片、一塊真菌、一個作為分解體存活的動物
·通過天文台望遠鏡觀察行星和遙遠的太空
·觀測夜空,了解學習星座知識,以及相關的神話傳說
·認識學生熟悉的物品(如廢棄的鋁罐、舊牛仔褲),可以被再利用做成建築材料
根據中小學教師環保課程的教學經驗,先經過一周左右動手實踐科學課,為隨後課堂教學打下基礎支持。教師講述教學大綱要求,這是幫助並激勵學生在課堂與現實世界之間建立聯係的有效手段。加州教育部門在一次室外教學調研中,12名教師給出了各自的反饋意見:
·學生獲得了科學經驗,溝通了自然與人。學生看到了教育除了課本、考試之外的東西
·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加強了語言詞彙溝通聯係
·戶外課有益學生身心健康,這是一個展現個人能力的機會
戶外教學管理人員觀察到支持學生環保課學習的要件有以下幾點:
1)新奇的環境(實驗小組裏56%的學生首次在純自然環境中度過時光);
2)學生興趣高,能夠親手實踐並基於自然課程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