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7年我回到英格蘭的時候,發明與創新之間至關重要的區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年輕的科技記者,我去特丁頓采訪了政府出資成立的國家物理研究所,他們帶我參觀了該所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沃森·瓦特(Robert Watson Watt)在1935年發明的雷達係統,就是這個雷達係統幫助英國皇家空軍贏得了不列顛之戰。他從前的同事抱怨說,英國人的發明在1939年後被美國人拿去投入商業應用,從而奠定了偉大的電子工業的基礎。抗生素的故事如出一轍,青黴素由亞曆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於1928年發現,之後被美國人大規模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還有莫裏斯·威爾克斯(Maurice Wilkes)於1951年在喬·萊昂斯公司(J.Lyons &;Co.)的辦公室開發出的第一台商用電腦。噴氣式發動機也是如此。所有這些英國發明都被美國人的創新活力所超越。弗蘭克·惠特爾(Frank Whittle)設計了燃氣渦輪機並申請了專利。這項發明在1930年用於製造噴氣式飛機的發動機,當時他隻有24歲。1937年4月12日這架飛機在拉格比第一次試飛;1941年5月15日,英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首航成功。英國空軍的懶惰和國家科學院的懷疑耽誤了弗蘭克·惠特爾噴氣式戰鬥機的生產。直到1943年,絕密的設計藍圖才被送到了英國的盟國美國——美國人進而主宰了噴氣式發動機的製造。惠特爾為美國人的開發和創新熱情所打動,加入移民美國的熱潮,最終在美國海軍學院擔任教授,從事研究工作。
實用性創新是讓美國出類拔萃並讓其他條件優越的國家落後乃至失敗的首要原因。美國從一個偏遠落後的“新大陸”成長為發達國家,不能單純地以其自然資源或人口資源來解釋,因為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南非在這些方麵同樣擁有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卻都未能持續地發展。美國人鋪設橫跨大陸的鐵路要早於俄羅斯人和加拿大人很多年。在阿薩·惠特尼(Asa Whitney)簡潔的描述中,美國人接受新創意的速度是驚人的。1830年,從事時尚貨品買賣的惠特尼來到英格蘭進貨,當時美國已經獨立50年,工業革命發源地英格蘭的鐵路建設依然遙遙領先,這激發了這個驕傲的美國人畢生的敬畏之情。1830年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之間的鐵路開通了,惠特尼嚐了一個鮮,坐上了火車。火車的速度之快讓他無法想象:據他估計時速已達46英裏。但在惠特尼的有生之年,美國竟然後來居上,超過了英國,而且幾乎每個美國人都卷入了鐵路工程。惠特尼回到美國,對喬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的“火箭”號大加讚美。10年後,美國的鐵路裏程已達3312英裏,超過歐洲鐵路裏程總長,惠特尼發起了充滿激情的運動,倡議興建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於是沿著穿越大陸的鐵路抵達太平洋已不再是希望橫跨大陸的旅行者們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