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正是婦女、非洲裔美國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貢獻點亮了這本書,因為是他們點亮了創新的曆史。對於弗雷德裏克·麥金利·瓊斯(Frederick McKinley Jones)這樣的黑人,即使他取得了60項專利,發明了冷藏車,但要為大規模創新融資也是不可能的事。沃克夫人和加勒特·摩根(Gar r ett Mor gan)這樣的黑人創新者克服了巨大的社會不公。婦女們還必須克服社會的種種偏見:除了操持家務,還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拉塞爾·西蒙斯(Russell Simmons)、王安(An Wang)、貝裏·戈迪(Berry Gordy)和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都曾引領更有前途的潮流。掌上電腦的先驅唐娜·杜賓斯基(Donna Dubinksy)和惠普公司的革新者卡萊頓·菲奧莉娜(Carleton Fiorina)提出,把婦女們歸入隻為其他婦女而去創新的人,會是多麼失敗。
發明家的傳記中總有很多的溢美之詞,但很少有人能從創新者的角度去審視,而且科學和技術已經被標準的曆史課本所忽略。[這個不足最終在2003年有所彌補,在參考書目中列出了上下冊教科書讀本《創造美國》(Inventing America)]。米切爾·威爾森(Mitchell Wilson)的圖解本《美國的科學與發明》(American Science and Invention)有趣地回顧了科學成就,但重點還不是寫創新,並且那已是50年前的讀本。在近些年,關於創新的著作有所增加。金融史學家羅伯特·索貝爾(Robert Sobel)寫了9個創業者的經曆,理查德·泰德洛(Richard Tedlow)寫了7個,作家戴維·布朗(David Brown)寫了當代35位創業者。據我所知,還沒有像《他們創造了美國》這樣的通俗讀本,探索兩個世紀美國曆史上的創新者,去深入研究個人的、技術的創新,了解一個人如何影響其他人和同時代的人,以及把這些個體與同時代的事物一起放到曆史背景中解讀。
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關注的是機械技術時代,介紹那些在從共和到南北戰爭早期美國的主要創新者。三項法律創新提供了一個富有建設性的法律架構:最高法院頒布法令允許自由開展跨州商業活動,並頒布了聯邦專利法,確立了公司這一商業組織形式。這些法規減少了公司責任,為項目融資提供了便利。財政部長亞曆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在1791年11月提出了頗有先見之明的報告,表明美國的發展關鍵在於提高進口關稅來激勵國內製造業,“特別是與機器相關的新發明”。如他的傳記作家榮·切爾諾所寫,漢密爾頓是美國自由市場經濟革命的先知,他是“從我們現代去到那個時代的信使”。但是由農業利益集團主宰的國會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這些突破惰性的創新者,都是自學成才、自我鞭策的人,他們準備在任何領域一展身手。那個時代的象征是美國領軍的鉛筆製造商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更多人記得他是因為他是哲學先驗論者,從哈佛大學畢業10年後,他選擇把自己稱作木匠、泥瓦匠、吹玻璃管的、粉刷匠、農民、測量員,以及作家和鉛筆製造商。作坊革命從未有政治革命那麼引人注目,但是他們已經開始讓美國踏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