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星期一那天,德雷克和史密斯當然意識到他們的財運到了。德雷克把20英尺的石油管道連接到一個普通的水搖抽水機上,抽出了8桶石油。他又從簡陋的發動機房搬出瑪格麗特·史密斯的浴缸,將它裝滿了石油。然後,他又自製了一個木頭油箱,裏麵能裝25桶石油。很快,他每天就能在24小時內抽出400加侖純石油。
此時,湯森的信才到。這像是一種連鎖反應。假如這封信準時在預計的那一周到達,油井也許已經被廢棄了,隻會在地上留下一個洞而已。如果德雷克鑽井時往任何一個方向偏差幾碼,他也可能鑽不到石油。為了找到石油,也許他還會徒勞地再鑽上100多英尺,再花掉他至少1個月的時間。如果當初他舍不得在小鎮上的好名聲的話,這項事業也許早在1858~1859年的冬天就走到了盡頭。
但是現在,在蔥翠的夏季裏,“找油風潮”已在山穀轟轟烈烈地進行著。在這一帶地區,人人皆知西利曼曾提出的石油可以取代煤炭用於照明和生產潤滑劑的論斷。幾天以後,人們對山穀進行全麵的鑽探開采,契約和機械隨處可見。當時,一位雜誌記者注意到:“商人放棄了他們手中經營的商店,農民放下了他們手中耕作的犁頭,律師離開了他們的辦公室,而牧師拋棄了他們的講壇。”那些曾嘲笑德雷克的人也開始瘋狂地鑽探石油。整個山穀擠滿了人,鄉村田園上的樹被突然砍得精光,成了架設隨處可見的石油井架的木材。比塞爾通過新式的電報得到了最新消息,然後收購了他能找到的塞內卡石油公司的所有股票,又急忙趕往泰特斯維爾去買租借權。一個擁有200畝貧瘠土地的鋸木工能憑出租契約得到200萬美元的租金和100萬美元的礦區使用費。各家報紙紛紛聲稱:“光明的時代已經來臨。”
在這陣激動之中,德雷克又在何處呢?鑽到石油後,他釣魚去了,他買了一條大號的褲子和一匹馬,然後又回到了他的油井。他那些立刻忙於簽契約的當地朋友們試圖也讓德雷克參與這場遊戲,但他拒絕了。他甚至不去考慮如何開發他自己的25畝地。讓他成功的固執個性和一心一意做事的態度,仍然驅使著他專心完成他已經開始的事業。他買回了一些工具,不顧周圍的喧囂,與比利大叔共同默默地工作,使油井的開采效率更高。10月7日,比利大叔提著的一盞油燈靠他們新做的大油箱太近,一瞬間引燃了熊熊大火。德雷克並沒有氣餒。“石油還在呢。”他對絕望的史密斯說。德雷克搭起了新的井架,11月7日開始新的鑽探工作。這次德雷克每天能生產32桶油。
但德雷克的樂觀精神卻為紐黑文的金融家們所出賣。急於撤銷對德雷克支持的那幫董事會成員們,很是急功近利。很早的時候,在煉油廠建成以及把石油用於照明和生產潤滑油的正規市場形成之前,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董事會認為德雷克在開發利用自己的發明方麵還顯得不夠精明。他們在這方麵的看法也許是正確的,德雷克確實不是一個精通商業的能手。然而,他們對待德雷克的做法顯得很無恥。在1860年的春天,他們把德雷克從總經理的職位降為代理商。然後在1863年,當油價為7美元每桶的時候,他們就幹脆把他解雇了,還聲稱公司沒有賺到一分錢。泰特斯維爾的人們更可敬,他們認識到,是德雷克給整個地區帶來了無法形容的繁榮昌盛。當地的人們主動給德雷克提供一個公正合理的職位,薪水為一年3000美元,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人們隻是找他去公證一些大油井的租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