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的力量:墨西哥畫家迭戈·裏韋拉(Diego Rivera,1886~1957)根據自己在密歇根州迪爾伯恩魯日河工廠的所見,在1932年應埃德塞·福特(Edsel Ford)之邀,為了慶祝汽車技術新時代的到來而作此壁畫。現藏於底特律美術學院。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每天100項發明問世成為常事。

打開電燈,聽收音機,打個電話回家,看上一場電影,看看電視,兌換一張支票,照張相,選購汽車,要是你厭倦了這一切,那麼,現在還能飛到別的地方去享受一下陽光。那些使這一切活動成為可能的創新者們在19世紀的後50年到20世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內戰以來,美國人發明創造的數量曲線圖,很像第一條橫貫大陸東西的鐵路建設者們所必須攀登的綿延山脈的側視圖:1863年是山麓,有3773項國家專利;1869年超過了12000項,到19世紀末達到了24000項;然後是每周100項,到20世紀30年代達到每周1000項。

一方麵,發現與發明之間反饋的速度在加快;另一方麵,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根據曆史學家約翰·默基爾(John Mokyr)的說法,是感性知識(what-knowledge)和理性知識(how-knowledge)之間的更新。

在第二篇裏,我們將把這些創新者們分成三類:

·發明家。他們不僅有好的想法,而且還能調整和改良自己的發明,來有效地改變社會。

·大眾化的推進者。他們使一般平民享受到不一般的利益。

·帝國創建者。他們用創新能力創造了一個規模空前的工業帝國。

我們從那些敢於橫貫大陸而鋪設鐵路的人們開始第二篇的內容。這條鐵路是19世紀最重要的創新,因為它加速了一個貿易國成為一個工業大國的進程。

把大陸聯合起來的冒險者

Adventurous Men Unite a Continent

一英寸一英寸地攀爬峭壁,一碼一碼地跨越河流,一英裏一英裏地穿越沙漠:他們就是這樣修建了第一條橫跨大陸的鐵路。

1869年5月10日,兩條鐵路在猶他州的普羅蒙特裏丘陵彙合了。它們體現了19世紀管理和工程技術的最高水平。西奧多·朱達是這樣描述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成績的:“我的小鐵路”由西向東征服了峰巒疊嶂的謝拉嶺,翻越規劃中沿線的高山,鋪設了690英裏的鐵軌,與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進行了順利的對接。聯合太平洋鐵路從艾奧瓦州小小的河畔定居地康瑟爾布拉夫斯向西穿越沙漠平原,翻越落基山脈綿延了1086英裏。

這項工程聚集了一批雄心勃勃的冒險家。他們中有的人擁有工程師的專業激情,有的人擁有旨在賺錢的商人的算計,有的人顯然有能力聚集和發動工人巨大的力量並提高勞動效率,有的人能遊走於立法機構和國會之間而贏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政府支持,還有人能說服銀行家們把資金投向這一看起來不僅冒險、瘋狂,而且似乎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西奧多·朱達和四大巨頭合作為形式的私營企業創立了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而另一方麵,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是政府的孤兒,用鐵路曆史學家奧勃·馬丁(Albo Martin)的話來說,“在同一代人成長發育的時候,它卻因國會最卑劣的雞奸而備受摧殘”。1862年的《太平洋鐵路法案》要求163位委員負責組建一個名為聯合太平洋的公司,從西經100度線處開始向西修築鐵路。這是自1816年美國第二銀行創辦以來第一家由政府頒發特許狀的公司,而正是昔日的鐵路律師林肯促成了此事。林肯長期以來都認為修建橫跨大陸的鐵路是使太平洋地區都忠誠於美國的一種手段,60年代以來還被認為是戰時的軍需設施。1864年,當聯合太平洋公司連一股都賣不出去時,他簽署了另外一份更加慷慨的法案,把授予兩個公司的土地增加一倍,並允許這兩個公司出售契約中注明的財產所有權優先於政府抵押的資產。要是他不這樣做的話,聯合太平洋公司肯定早就垮掉了,中央太平洋公司也難逃厄運。

聯合太平洋公司比中央太平洋公司看起來問題要好解決得多,但地圖上那條具有欺騙性的簡單線條,要從沒有橋的密蘇裏河延伸700英裏,並經過沒人居住且在地圖上連標示都沒有的、充滿敵意的印第安部落的土地,而前方還有需要翻越的海拔最高的山脈。在平原上,沒有任何資源供應。沒有能作枕木和架橋用的硬木材,沒有機器廠,沒有石材,大部分工程沿途隻有少量的水能供1萬人以及許多馬、騾子和牛飲用。大量的鐵軌、工具、枕木、軌道釘、螺栓和木材不得不用輪船經一條一年隻通航4個月的航路從聖路易斯運來。其他時候,物資都用四輪馬車走陸上的土路,從太平洋鐵路上的芝加哥——羅克島線的終點開始,經過艾奧瓦緩慢地運送到密蘇裏河上的康瑟爾布拉夫斯。水得由人工水道灌注沿線的水槽和用送水列車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