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人從他的發明中獲益——他率先用磁共振成像帶來了人體內部圖像。
1936~
因為有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無數人得以保命和康複。這種儀器已經成為尋常醫療檢查的一部分,但其創始卻不同尋常,第一位設法通過這種技術得到人體內部圖像的醫生,被赫赫有名的科學家們認為是狂想者、江湖騙子。雖然在今天,全世界每年有6000萬人從磁共振成像檢測中獲益,通過這種儀器可以得到人體軟組織的細節圖像,而不再擔心X射線帶來的危害,但有一些人仍然認為其創始人是江湖騙子。
雷蒙德·達馬迪安博士為此傷心欲絕。盡管他在20世紀70年代奮鬥不息,實現了20世紀偉大的醫療突破之一,但他仍被大學拒絕晉升,其研究經費也被削減。他用最深的情愫和對上帝的信念,繼續著他孤獨的研究曆程。但是,約翰·戈爾,這位範德比爾特大學成像科學學院的主任,覺得達馬迪安博士過於強迫性的個性可能使其已經完成的科學判斷蒙上陰影。達馬迪安打擊過很多人。就像這本書中的一些創新者一樣,他不留情麵、以自我為中心、偏執、粗暴、容易激動、容易發怒。2003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出於多方麵的考慮作出決定,不認可他與兩位對MRI基礎研究作出貢獻的科學家並列獲得諾貝爾獎,他對此更是怒不可遏。那兩位科學家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化學家保羅·勞特伯爾(Paul Lauterbur)和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物理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爵士(Peter Mansfield)。
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成員們承認,達馬迪安的個性對他不利。這是多年來他對勞特伯爾惡語相加的報應。據《高教周刊》(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報道:“勞特伯爾先生告知他們,自己不會跟達馬迪安一起接受諾貝爾獎。”斯坦福大學放射學教授加裏·H·格洛夫確認:“保羅堅持不分享這份殊榮。他寧願放棄,也不願意跟達馬迪安分享諾貝爾獎。”勞特伯爾和其他人都曾因為達馬迪安大肆叫囂其成就而生氣。學院派視之為嘩眾取寵;而達馬迪安的支持者指出,也隻有像他這種個性的人才能鍥而不舍。
控製信號:1971年,雷蒙德·達馬迪安在麻省理工學院國家磁學實驗室檢查示波器,用無線電信號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之間的量化鑒別。
勞特伯爾和曼斯菲爾德獲得諾貝爾獎當之無愧,諾貝爾獎委員會在2003年頒獎時稱其發現“使現代磁共振成像得以發展”。達馬迪安的成像技術被勞特伯爾完全不同的技術所取代。自此,一係列技術改進後浪推前浪。MRI不是對人體拍照。由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NMR)產生的信號不會產生任何肉眼能看到的影像。這些信號隻有通過高性能計算機進行數學估算和處理,才能轉換成圖像。如今的技術日新月異,算法一個比一個快。有一種新方法叫“功能性MRI”,可以讓神經學家實時研究大腦的工作情況。不能否認達馬迪安對所有後來居上的成果的科學貢獻,這一點很重要——他是創新者的楷模,下決心製造和經銷MRI儀器,更顯出他是社會中一個大寫的人。30多年來,許多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並沒有看到他所洞悉到的:核磁共振對醫療具有潛在的深遠意義。“沒有人去嚐試用核磁共振技術測定癌組織。”達馬迪安告訴我們。勞特伯爾和曼斯菲爾德與其他人一樣,是通過1971年《科學》雜誌上達馬迪安的論文,第一次了解到核磁共振用於成像的可能性。他們的成像技術遠在達馬迪安之上,但達馬迪安爭辯道:“萊特兄弟采用非常原始的技術來控製飛行。然而,這並沒有辱沒萊特兄弟,因為他們是發明飛機的第一人。”
在無休止的褒貶爭辯中,貶低者們認為達馬迪安自比萊特兄弟是自不量力,因為萊特兄弟發明了控製飛行所需的全部基本要素,並且付諸實踐。但是,對於達馬迪安是否夠資格與勞特伯爾和曼斯菲爾德分享諾貝爾獎這一問題,在許多方麵看都與他的創新無關。這3位科學家中,達馬迪安無疑是創新者。作為一名科學家、發明家,他是發現精確顯示NMR信號方法的第一人;他是創建了人體MRI圖像的第一人;他是獲得MRI專利的第一人。作為一個創新者,他是創建MRI的第一人,他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MRI掃描儀。此外,進入21世紀後,他仍是創新者。標準的平臥式MRI機器有一個問題,當被反複送進漆黑的環境時,一些人感到幽閉恐怖。達馬迪安在紐約梅爾維爾的佛納公司,正在製造一款獨特的立式機器,對於在各種MRI負重位置掃描患者別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