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明明是張俊怕嶽飛前來爭功,對張憲下的逐客令,待日後秦檜陷害嶽飛時,張俊卻以嶽飛“救援淮西,逗留不進”為名,構陷嶽飛,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前文書說道:金兀術率二十萬大軍南侵,從攻打廬州,到拓皋之戰,始終沒有見著金兀術的影子,那麼,金兀術究竟去了哪裏?其實,這是金兀術愚弄宋軍的把戲,他讓阿魯補和韓常率軍攻打廬州,隻是想用聲東擊西的計策調開嶽家軍。
金兀術知道,嶽飛駐紮在鄂州,一旦與大宋開戰,大宋一定派嶽飛前來救援,若是將人馬放在一處,反而便於宋軍集結。要想消滅大宋,必須要突破長江天塹,捷徑就是建康西南的馬家渡,二進中原時,金軍就是從馬家渡度過長江,將高宗趙構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所以,他讓阿魯補和韓常在遇到宋軍的頑強抵抗時,在不傷元氣的情況下,吸引宋朝主力,甚至是嶽飛的主力,自己親率十萬主力人馬,百多員戰將,由北向東偷襲濠州,然後,登淮水順水而下,直取馬家渡,破建康,直奔臨安。
阿魯補和韓常攻廬州、無為、巢縣、含山、和縣都是佯攻,一觸即潰,金兀術本人及主力卻在濠州,這樣的勝利卻被南宋收錄為十三處“中興之戰”,而北退的隻是金軍的少部分軍隊,大多數人馬埋伏在濠州四郊。
三月四日,就在張俊命令劉錡班師的前一天,金軍以叛將孔彥舟作先鋒,急攻濠州。張俊聽聞,驚慌失色,急忙派快馬追截劉錡,命劉錡一起救援濠州。
三月九日,張俊、楊沂中和劉錡的十三萬人馬抵達距濠州尚有五、六十裏的黃連埠,濠州幾乎是座空城,孔顏舟沒費多少力氣拿下濠州。鳩摩智在了解詳情後,知道有頭無腦的張俊,待人馬聚齊後,一定會來搶奪濠州,所以,他命孔顏舟趁著白天撤出濠州,給探馬一個兵力不足,退出濠州的假象,然後,夜間再悄悄進入濠州城,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三軍聚齊,張俊派出踏白軍前往濠州觀察情況,此時,正是金軍攻破城池,踏白軍隻好在外圍打探,大約申酉時,金軍帶著掠奪來的財物撤出濠州。踏白軍趕緊回黃連鎮向張俊稟報:濠州城已於前一日被金軍攻陷,金軍在一番擄掠後,帶著財物退出濠州。
好大喜功的楊沂中聽說金軍已退,立即向張俊請令,率先入城,占據濠州。張俊知道這個老部下的心事,無非是想不費吹灰之力占據濠州,往自己臉上貼金,所以,他也樂不得做個順水人情,同意楊沂中率軍搶占濠州。
不料,金軍退出濠州是假,夜裏再度回到濠州,躲在甕城之外,楊沂中一入城就被圍在甕城之中,得報的張俊連忙派王德出兵救援楊沂中,結果楊沂中和王德隻身逃回,所帶的大部分人馬被殲滅。
韓世忠奉高宗之命,從楚州率部趕到濠州時,敗局已無可挽回,準備撤回楚州。金兀術得知,企圖阻斷韓世忠的歸路,不得已,韓世忠且戰且退,在損失部分人馬後,退回楚州。
廬州、濠州相繼失守,消息傳到臨安,高宗趙構戰戰兢兢,給嶽飛發來第十一道禦劄,曰:“韓世忠奏,已提親兵自濠往壽春府,卿可約與相見,從長措置。虜人若未全退,或已退複來接戰,即當乘其既敗,痛與剿戮,使知懲畏;若已退不複來,即壽春、順昌皆可平蕩靜盡,免其後來之害。以卿體國之意,必協心共濟,不致二三也。遣此親劄,諒宜深悉。付飛。禦押。”
有此禦劄,嶽飛再度派遣張憲為先鋒,從舒州出發前往廬州,並將“嶽”字旗置於前,金軍望風披靡,張憲很快到達濠州東南的定遠縣,準備與韓世忠合兵,金兀術聽說嶽飛親自領軍救援濠州,隻得渡過淮水北上,嶽飛沒費多少力氣就收複了濠州。
濠州原本是行營中護軍張俊的防區,自己龜縮在黃連鎮不敢進兵,一麵給高宗上禦劄曰:“賊虜勢眾,請求援軍;一麵按兵不動,看著金兀術奪取濠州而不救。沒想到,嶽飛從舒州出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讓死要臉,活受罪的張俊,一時難以下台階,在心中結下第三道梁子。
那位看官可能問了:嶽飛何時與張俊結下梁子?各位看官莫要性急,請聽老倌慢慢對你言來。第一道梁子就是嶽飛槍挑小梁王時,張俊作為副主考,因收受小梁王的賄賂,差點兒被徽宗治罪,好在當時張邦昌以當朝宰相的名義一人承擔,張俊才得以全身而退,自此,張俊在心裏恨死嶽飛,這是嶽飛與張俊結的第一道梁子。
第二道梁子卻很稀奇。紹興六年,嶽飛領兵剿滅洞庭楊幺,取得大勝,不僅收服了洞庭的全部人馬,而且將楊幺的車輪戰艦全部收繳。此時,嶽飛的實力大增,為了搞好與諸將的關係,送給韓世忠和張俊樓船一艘,兵器無數,韓世忠得到非常高興,增進了與嶽飛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