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肉類:瘦牛
瘦牛肉含有豐富的鐵和蛋白質,很多醫生都建議在10個月以上寶寶的輔食中添加一些瘦牛肉,這樣可以防止缺鐵。牛肉的吃法很多,可以炒、燉、煮、烤,也可以做成小包子或肉碎放進麵條中給寶寶吃。
六、果汁:橙汁
橙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葉酸,它酸酸甜甜的味道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每天給寶寶喝50毫升左右橙汁,會帶給他們豐富的維生素。不過,橙汁不能和牛奶混合,這樣會容易形成沉澱,造成消化不良,另外,過多的飲用也會增加孩子體內的熱量,形成肥胖。
七、甜點:酸奶
酸奶的熱量很低,而且含鈣較高,其豐富的營養成份易吸收易消化,它的口味也很受孩子的喜愛。酸奶可以配合沙拉醬和水果做出可口的酸奶沙拉,也可以混合果醬來吃,不過,太小的寶寶不適合喝酸奶。
八、堅果:杏仁
杏仁含有維生素E和其他的微量元素如鐵、鈣、鎂等,對孩子的健康非常有益。沒有經過加工的生杏仁脂肪含量很低,可以預防高血壓和心髒疾病。杏仁可以和酸奶混在一起,也可以做成披薩,不過,媽媽們要注意的是:3歲以下的寶寶不要一次給他整顆杏仁,以免卡住氣管引起危險。
九、蛋類:雞蛋
雞蛋是孩子常吃的一種食物,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鈣、磷、鐵等,醫生通常會建議四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吃些蛋黃,可以適當起到補鈣的作用,同時,雞蛋還能促進大腦新陳代謝,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十分有利。
十、零食:披薩
和其他的快餐食品比起來,披薩混合了幹酷、蔬菜和糖、鹽等成份,再加上豐富的餡料,營養更加全麵,也更加適合孩子的口味。要選擇做披薩的時候,媽媽們要注意是的不要放太多的鹽,同時盡量多一些蔬菜,烤的時間不宜過長即可。
專家提醒:
喂養孩子既要知道哪些是合理的,也要知道哪些是存在誤區的,對於生活中常見的誤區,媽媽們一定要做到“早知道,早糾正”。
誤區一:給寶寶添加輔食越早越好
正解:添加輔食是為了幫助嬰兒進行食物各類的轉換,以接受更多的營養成份,添加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一定按照月齡大小和實際需求來添加。在添加輔食的時候,要由單一到複雜,由少到多,由粗到細,由軟到硬。
誤區二:喂菜汁、果汁比喂白開水更有營養
正解:果汁、菜汁雖然含有維生素等營養成份,但它不能替代白開水的作用,水中的一些礦物質成份同樣是人體所必需的,而且,合理的飲水能夠促進排泄代謝產物,也能夠減輕孩子的腎髒負擔。
誤區三:多吃穀物益處多
正解:寶寶在六個月以後才能逐漸在輔食中添加穀物,因為寶寶胃腸道中的澱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也比較弱,如果過早添加穀物會導致消化不良。另外,一次也不宜吃過多,也會影響消化。
誤區四:不長牙就不能吃飯
正解:無論長牙早或晚,6個月左右的寶寶都應該添加輔食,可以吃一些蛋黃、米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再大一點的寶寶,也可以給他適量的軟飯或米粥,盡量沒有長牙,但是用牙床輕輕咀嚼也能夠促進乳牙的萌出。
誤區五:大人吃什麼,孩子也吃什麼
正解:成人的口味較重,菜的含鹽量也較高,如果讓孩子和大人吃一樣的飯菜,很容易就會導致鹽份攝入過量,影響腎髒功能,不利於生長發育。最好給孩子單獨做菜,以保證鹽的比例適當。
誤區六:白白胖胖就是健康
正解:吃得太多、營養過剩會造成孩子的肥胖和個子壯大,但並不是長得高,長得胖就是健康的。吃東西過量會加重孩子的胃腸負擔,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積食等現象,還會引起脂肪和血糖過高,過份的肥胖其實有害而無益。
誤區七:不愛吃飯就用零食補充營養
正解: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有很多,媽媽應該多觀察,尋找原因,而不要強迫吃飯,更不要讓孩子形成邊吃邊玩的習慣,如果認為主食吃得不夠而用零食來替代,長期以往隻會更加抵製食欲,導致孩子厭食,不利於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