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講衛生的良好品質
每天和孩子進行親密接觸,全職媽媽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們講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不吃生冷食物,不撿地上的髒東西吃,勤洗手,勤剪指甲,這些都使孩子樹立講衛生的良好品質,防止病從口入的問題。
四、多和其他媽媽交流育兒經驗,獲得指點和幫助
都說是“久病成醫”,對於媽媽們來說,有過一兩次生病的經驗之後,也能積累不少常識。年齡相仿的孩子容易患上同一類型的常見疾病,有時候,向其他媽媽請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畢竟,有過幾次經驗之後,媽媽們通常會顯得胸有成足,給出的意見也相對更加可靠。
專家提醒:
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的,如果媽媽能夠掌握得當的醫療知識,在家裏也能承當起“家庭醫生”的責任,做好協助觀察病情、及時就醫、配合治療等工作。那麼,完成這些工作要注意哪些呢?專家給出了特別指導如下:
一、給孩子建立一份健康檔案
從出生期、嬰兒期到幼兒期,媽媽們都可以將孩子的健康狀況和成長指標(如身高、體重、視力、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等),就醫情況(曾患病時間、起因、症狀、治療情況、痊愈時間等)用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方便做為參考。
二、為孩子準備專用小藥箱
藥箱必須是專為孩子設置的,以區分成人用藥和兒童用藥,同時要分類擺放,標識清楚。建議有:
1、內服藥
A、感冒藥、抗病毒藥: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衝劑、板藍根衝劑
B、解熱退燒藥:百服寧、美林、小兒泰諾
C、助消化藥:胃蛋白酶合劑、嗎丁啉、乳酶生、多酶片、媽咪愛、小兒消積丸、健兒散
D、止瀉藥:黃連素、思密達
E、止咳藥:急支糖漿、鮮竹瀝
F、抗生素:希刻勞、希舒美、阿莫仙
G、預防中暑藥:人丹、十滴水
H、預防暈車藥:暈動片
2、外用藥
A、碘酒、雙氧水、風油精、綠藥膏、酒精(75%濃度用於皮膚消毒;50%濃度塗擦皮膚,可為高熱病孩降溫)
3、保健藥
A、補鈣劑、魚肝油、維生素C
4、其它用品
A、創可貼、防過敏膠帶、棉花、棉簽、體溫計
三、媽媽必須知道的一些醫療常識
1、成人常用藥是不能給孩子亂服的,尤其是一些西藥如安定、阿司匹林、環丙沙星等會引起嚴重後果。也不要認為成人藥量分一半給孩子吃就是安全的,孩子的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無論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機能和敏感性都和成人不同。
2、不是越貴的藥就越有效,有的媽媽喜歡給孩子用昂貴的藥品,認為這樣效果更顯著,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比如普通感冒沒必要選用價格昂貴的新一代抗生素,這樣反而會形成抗藥性。
3、不要捏著孩子的鼻子喂藥,這樣既會使孩子受驚哭鬧不止,還很容易引起嗆咳,藥物會嗆進氣管和支氣管,嚴重者會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4、用藥時盡量用溫開水送服,不要使用過熱的水。有些助消化類、維生素類和止咳糖漿類藥物,用涼開水送服即可。
5、在年齡較小的孩子發燒的情況下,最好使用物理降溫,而不要輕易濫用藥物。
6、媽媽在藥店自行購藥的時候,一定要去經過GSP認證的規範藥店,而不要因為貪圖便宜購買沒有資質的藥店出售的打折藥品,並且買藥時一定要注意辯明生產日期和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