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認為全職媽媽大多是一些工作能力不強或是生完孩子後很難回到工作崗位的女性才會不得已選擇的一門工作,可是,事實上我們身邊很多活生生的例子都在顯示著: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其實也是職場上非常成功的高薪女性。對於這些高學曆、高智商、高收入的媽媽來說,回歸家庭照顧孩子的同時,她們也會體現出睿智和開明的一麵,用一種全新的育兒觀來對待孩子的成長。
生下兒子的第二個月,謝小寧的公公中風了,婆婆忙著要照顧臥病在床的公公,孩子一下子沒人管了,爸媽又遠在鄉下,還有不少農活要忙,也抽不開身,沒辦法,她隻好一咬牙做了辭職回家的決定。說實話,謝小寧並不想回家做全職媽媽,可是沒辦法,兒子沒人照顧,請保姆她也不放心,雖說工作正發展得順風順水,但是和老公一合計,兩個人總得有個人為了家庭作出讓步,老公是國企,隻好她做退讓了。
最開始那段時間,謝小寧也挺不習慣的,每天早晨總是習慣在六點多就醒了,七八點的時候,樓下總有不少趕著上班的人,她卻正在廚房裏忙著做早餐,有時候總覺得自己的生活節奏一下子慢起來了,有些懷念風風火火的那些日子。不過,好在照顧孩子的瑣事也挺多,謝小寧不久就適應了每天忙忙碌碌地圍繞在孩子和家務這兩件事情上麵,有多餘的時間,她就看看書,鞏固一下英語,倒也自在。等到兒子過了一歲,謝小寧開始發揮起自己的優勢,給兒子製定了一套十分周全的育兒計劃,為此,她和老公還做了詳細的分工,在育兒觀點上達成了一致。因為家裏沒有老人的插手,倒也少了很多矛盾,兩個人統一觀點,就是要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兒子學會走路和說話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表達和思維,謝小寧也開始顯露出自己開明的一麵。比如帶兒子去樓下花園裏玩,別的小朋友都因為媽媽的訓斥,隻能乖乖地滑滑梯,誰也不敢玩沙子,唯有謝小寧允許兒子帶著小鏟和小桶在沙地邊上玩一會兒。遇到孩子不小心跌倒了,有的媽媽總是緊張地護著,對哭得驚天動地的孩子又哄又逗,謝小寧卻不這樣,她總是柔聲細語地鼓勵兒子自己爬起來,然後輕輕幫他拍拍身上的灰,告訴他:“沒事的,去玩吧!”在這種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當中,兒子很早就學會了獨立,盡管媽媽每天都陪在他身邊,但是卻給了他很多自由的空間。在教育兒子的過程當中,謝小寧很少限製兒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而是盡管的讓他自己去嚐試,對於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也會鼓勵兒子自己完成。
兒子三歲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能夠獨立完成很多事情了,比如:疊被子、曬衣服、收拾玩具等等,在幼兒園裏,兒子總是得表揚最多的。老師說,他的獨立意識很強,而且思維能力也比別的小朋友更加優秀,在幼兒園小班,他不但能夠自己做一些事情,還經常幫助別的小朋友,大家都喜歡和他玩。
說到這些,謝小寧覺得挺開心的。她說,有時候故意不向孩子伸援手,讓他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看起來是挺殘酷的,好像做父母的都不怎麼關心孩子,其實,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需要父母“懶”一點,“放任”一點,隻有尺度得當,孩子就能夠在保持天性的基礎上得到成長的自由和快樂。做培訓工作這麼多年,謝小寧對此深有感悟,她還說,這就跟領導對待下屬是一樣的道理,你什麼時候都大包大攬地替他做了,到最後隻會養成他依賴、被動的壞毛病。
媽媽錦囊:
怎樣才能給孩子的充分的自由?這是每一個家長都會感興趣的話題,而對於全職媽媽們來說,自由是不是意味著完全放手,縱容和放任呢?怎樣的成長空間才算是合理的,才能夠讓孩子既不得到嬌縱,也能夠發揮其天性呢?
下現,讓我們來看看在這些問題中,全職媽媽們應該注意哪些關鍵詞,並采用哪些方法吧。
一、關鍵詞:獨立
在獨生子女當道的今天,大包大攬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但是事事代為操辦,很容易導致孩子的依賴心理,甚至會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甚至感受行為所限製。這樣的孩子成人後遇事容易退縮,動手能力弱,沒有獨立意識,還會形成懦弱的性格,沒有主見,也缺乏勇氣。
小提示:
即使是每天陪伴孩子的全職媽媽,也要記得給孩子獨立自由的空間,隻要做到安全、對他人沒有侵害,不破壞環境,孩子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進行活動。媽媽可以根據家庭條件給孩子安排一個獨立的房間,讓孩子自己作主如何利用這個私人空間,父母不要擅自幹涉,這樣能夠培訓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以及思考和動手能力。
二、關鍵詞:支配
有的家長過於擔心孩子沒有自製能力,於是喜歡遇事在旁監督指導,怕孩子犯錯,也怕孩子不規矩,殊不知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感覺自己被限製了自由,從而更加難以自立。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