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愛是自由:給寶寶合理的成長空間(2 / 2)

孩子是會成長的,他們會有自己的獨立判決力。媽媽們應該做到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情況下,給孩子充分的支配權,讓他們學會自主的安排事情,提高生活的決斷力,從而令他們能夠學會獨立思考,為創造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三、關鍵詞:選擇

孩子雖然隻是孩子,但是在麵臨生活中一些大事小事的時候,同樣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自主權,如果一味的幫孩子做決定,下判斷,隻會讓孩子從小喪失判斷能力,思維和行動都會受限,最後成長為按照大人模式生活的人偶。

小提示:

對於全職媽媽來說,要當好孩子的參謀,但是麵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不要代替孩子選擇,更不要讓孩子為了實現父母的理想作出不情願的選擇和就範。在麵對一些選擇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開闊的思路,才能全麵提高孩子各方麵的能力和素質。

四、關鍵詞:生存

也許在當今社會,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衣食無憂,父母也很少會考慮到鍛煉孩子的生存能力,畢竟有家人隨時隨地的嗬護,誰還會在乎孩子自己能不能獨立生存呢?其實,從小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是危險的,還是讓孩子懂得獨立生活的技能,這些都是生存的關鍵。在缺乏幫助的環境下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也會成為一種安全上的隱患。

小提示:

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從小學會獨立生存的技能,對自己的生活、學習以及成年後的事業和家庭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媽媽們應該做到盡早入手,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關注孩子是否健康,學習是否優異這幾個方麵,精神的獨立和人格的成熟同樣也是成長必須關注的問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們應該如何做呢?

1、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要在孩子已經能夠自理以後還給孩子喂飯、穿衣、疊被子,這樣隻會讓他越來越依賴你。

2、給孩子娛樂空間的同時,不要為他們製定遊戲規則,這個可以玩,那個不能玩,可以引導孩子,但不要過多的限製孩子,這樣才能啟發他們豐富的想像力。

3、不要幫孩子做選擇,從讓他自己決定午餐想要吃什麼開始,培養他的自主能力。

4、孩子一有問題就忙著給出正確答案,這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不是利的,試著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引導他自己去發現答案,這會是一個更加有趣的過程。

5、對於那些性格內向,沉默的孩子,給他們足夠的獨處空間,隻要他能夠從獨處中找到樂趣,不要去過份幹涉他們。

6、尋找和孩子之間的共同語言,學會理解他們,也學會尊重他們的選擇。

7、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親近大自然,愛護動物,和小朋友自由自在的相處,家長從旁監護,但不要幹預。

8、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做指揮者和服從者。

專家提醒:

蒙台梭利博士曾經把兒童的心靈比喻為心靈胚胎,她說:“人們麵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盡管兒童當時並沒有表現出來,而且他們也必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秘密地去完善這種精神生活。既然兒童是個謎,需要時間秘密地去完善他們自己,空間對他們來說就是必不可少的。”在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法中,一再強調成人不要壓抑孩子,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自己去觀察、摸索,並耐心地接受他們的重複行為。

而在中國,很多父母溺愛孩子,怕孩子受到傷害,因而以保護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事事替孩子包辦,讓孩子不僅失去了動手的能力,也喪失了獨立的精神,形成了懦弱的性格。盡管父母的本意是為了孩子著急,怕孩子受傷或遭遇危險,但是這種看擬杜絕了危險的行為,卻從本質上奪走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權利,“造就”了孩子的無能。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尤其是那些每天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全職媽媽,千萬不要因為全天候的陪伴而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利。有句老話說的是“懶老師教出勤快學生”,其實就是指適當的放手才能逐漸培養孩子的自立,在成長當中,孩子對自我良好的認識與肯定,也是在身心投入的過程及其親手實踐中得到認知的,所以這些優良品質和能力,都是孩子將來成功的基石,也是父母充分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的情況下才可以獲得。

所以,建議媽媽們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放任自由,做媽媽要學會合理把握好這個度,既有放手也有關注,既有自由也有引導,才會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促進的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