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愛是尊重:做寶寶最貼心的朋友(1 / 2)

說到當初為什麼選擇辭職回家做一個全職媽媽,大多數媽媽的回答都是:想多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確實,相對於那些忙碌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媽媽來說,全職媽媽擁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安全感,也讓孩子和媽媽建立起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不過,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全職媽媽也應當要注意有得放矢,既不要對孩子太過溺愛,也不要對孩子過份嚴厲,一個合格的媽媽首先應該把孩子當做是最好的朋友。

吳曼今年29歲,做全職媽媽的曆史是兩年半。剛生下兒子的時候,吳曼沒想過為了孩子放棄工作,那時候婆婆搬過來幫著照顧孩子,她和丈夫商量著,還專門請了一個保姆阿姨,雖說家務活的問題都解決了,可是兒子快到一歲的時候,吳曼還是發現了其他問題。婆婆是個勤快人,帶孩子特別細致,可是正因為太過細致,卻忽略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天天一歲的時候,明明小胳膊小腿都已經非常有力了,完全可以走得很好,可婆婆總護著孩子不讓他走路,一旦摔了又過份緊張,導致孩子越來越不願意下地走路,而且隨便在哪兒磕著碰著都會哭上半天。為此,吳曼挺頭疼的,也找婆婆談過幾次,但婆婆不以為然,說現在孩子都是獨苗苗,不寵著疼著怎麼辦呢?等到天天過了一歲,眼看著對奶奶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吳曼也不忍心自己為了忙工作一到周末就加班,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於是幹脆一咬牙做起了全職媽媽。吳曼剛回家的時候,最高興的就是天天,可以每天24小時和媽媽待在一起,孩子當然最開心,吳曼自己雖說覺得失去工作有點可惜,可是每天對著活潑可愛的兒子,想著可以親力親為的教育孩子,也就漸漸釋然了。

回家之後,吳曼為了糾正天天的壞習慣,也沒少花心思。一開始,天天挺不習慣媽媽對自己的管教方式,以前奶奶帶他的時候,跌倒了總是又哄又逗,現在媽媽卻讓他自己爬起來;以前和奶奶上街,通常都是被奶奶抱著,現在媽媽卻讓他自己走。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吳曼的教育方式更正得早,很快天天也接受了。除了在培養獨立能力方便,和婆婆不同的是,婆婆在對待天天的問題上顯得比較家長製度,凡事喜歡教他怎樣怎樣,並且處處設限,告訴天天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吳曼則不同,她更像是一個朋友,很多時候她會鼓勵孩子去嚐試,而不是刻板地對孩子進行教育。盡管媽媽在有的時候顯得不近人情,可天天還是很快喜歡上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和媽媽在一起,他反而顯得更加自由,也更加快樂。

現在,吳曼很享受和兒子一起的生活。每天早上,別人都在忙著擠公交、地鐵的時候,她卻在廚房裏悠閑地做著早餐;中午,別人都在食堂裏排隊打飯,她卻陪兒子坐在陽台上一邊吃飯,一邊聽著故事;傍晚,不少人還在辦公室裏加班,她卻已經帶著兒子在樓下花園裏散步做遊戲了……隨著每時每刻的陪伴,吳曼就像兒子的朋友,天天最喜歡吃什麼,最喜歡哪個卡通人物,有哪些興趣愛好,有什麼理想,這些吳曼全都知道。

上個星期,吳曼一家參加了電視台舉辦了一個家庭親子活動,在親子遊戲中,吳曼和天天以最高的默契度獲得了全場大獎。說到這件事,吳曼覺得特別驕傲,而天天也十分得意地摟著吳曼的脖子說:“媽媽是最了解我的人!”

媽媽錦囊:

當孩子開始漸漸學會走路、說話、思考,媽媽的身份就不再是簡單的撫養者,而成為一個教育者和引導者,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夥伴和老師,那麼,作為全職媽媽,怎樣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既能夠教育好孩子,也能夠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呢?

這裏向媽媽們推薦幾種方法,不妨試試:

一、給孩子講故事

講故事的方式對於幼齡階段的孩子非常有效,能夠極大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它既能夠考驗媽媽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需要媽媽具備生動的表情和應變能力,以解答孩子隨時提出的問題。會讓故事的媽媽能夠給孩子帶來快樂,自然就會格外受到歡迎,這裏,推薦《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和《格林童話》三本經典圖書,是故事大王的必備哦。

二、陪孩子一起瘋

如果孩子不聽話,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與其板著臉把孩子訓得哇哇大哭,倒不如幹脆敞開心懷陪著孩子瘋一把,既能夠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也能夠體會孩子在自由玩樂中的心情。不過,在瘋過之後,媽媽也要學會和孩子講講道理,告訴孩子:“你看,我們雖然玩得很高興,可是家裏被我們弄得亂糟糟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好善後工作,把家裏整理一下吧!”要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並不一定局限於說教,露出笑臉,拿出對孩子的理解,相信孩子多半都會積極地和你一起投入到這種“遊戲”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