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來說,太複雜的故事並不適合,2歲以內的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知並不完善,如果媽媽們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講故事,最好是簡單易懂的,有條件的時候還可以配合一些道具來進行,比如根據故事中的人物和場景準備一些玩具充當角色,讓孩子對故事更加理解。針對大一些的孩子,媽媽的選擇可以更多加,童話、寓言以及兒童科普讀物都可以用來講讀,但要避免一些血腥暴力的情節在故事中出現,也不要給孩子講述鬼神迷信的故事。
二、在安靜、無幹擾的環境下開始故事
講故事的環境不能太嘈雜,嘈雜的環境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不能專心地聽故事。如果有條件的話,媽媽們可以根據故事情節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營造貼切的故事氛圍,刺激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能夠感到身臨其境。
三、把身邊的人物編進故事裏
擅長編故事的媽媽,可以把孩子和生活中經常與之接觸的人物統統編進故事裏,這樣能夠增加故事對孩子的吸引力,也能引發孩子聽下去的興趣。長期以往,還能引發孩子的想像空間,培養孩子自己編故事和講故事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能夠帶孩子更專注的入戲
孩子們都喜歡過家家的遊戲,如果能夠把故事中的人物分配給他們來進行扮演,他們會顯得更有興致。比如講到白雪公主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扮演公主或王子,媽媽扮演皇後或者其他角色,讓布娃娃們扮演小矮人,這樣能夠引發孩子的興趣,全情投入到故事之中。
五、配合圖畫講述,能夠形成深刻的記憶
在0——3歲的年齡段,孩子們對事物的認知多半停留在視覺感觀上,如果媽媽在講故事的同時配合色彩鮮豔的圖畫,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這樣,比僅靠孩子聽媽媽講要達成更好的效果,也能夠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同時活動。
六、學會有意重複和耐心啟發
讓孩子學會講故事,要經過聆聽、理解、記憶、複述四個階段,幾乎每一個年幼的孩子都不會拒絕重複聽一個故事,對他們來說重複講述的故事同樣能夠帶來愉悅感。而在講故事的時候,媽媽們盡量做到在故事中穿插提問,比如“小朋友為什麼都不和寶寶玩呢?”“小手帕最後是被小兔子撿到了嗎?”等等,啟發孩子思考和回答,從而調動他們的思維能力,並形成親子互動。
七、故事接龍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
對於那些已經擁有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豐富表述能力的孩子,故事接龍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家庭遊戲。媽媽們可以邀請爸爸和其他家庭成員共同參與,通過一個故事開頭引發各自的想像,把故事傳遞下去。通常,孩子們都會非常樂意參加這樣的活動,既有競賽的感覺,也能發揮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八、鼓勵孩子講故
在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的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們來給媽媽講故事。通過聆聽一定數量的故事之後,孩子們往往形成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在這個時候,如果媽媽能夠引導孩子進行講述,或自己創新,對於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會大大有益。隨著孩子講述能力的不斷提高,還會讓媽媽找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呢!要知道,故事大王就是這樣產生的。
專家提醒: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數據表明:給孩子講一些優美的故事或讓孩子閱讀故事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講故事的好處多多,一是可以讓孩子學會想象,有助於他們上學之後更好地理解老師講解的不同內容。二是可以讓孩子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教育,引導孩子去模仿好人的好的行為。三是故事中的人物關係和情節發展可以幫助孩子應付自身的恐懼,培養較高的自控能力。四是增加親子關係,孩子通過聽故事會感到與講故事的爸爸媽媽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感到自己被關愛。五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但是,在講故事的過程當中,媽媽可能也會發現,孩子並不一定如大人所願,他們可能對故事不感興趣,或者很難安靜下來,很難投入到聽故事當中。其實,給孩子講故事同樣也是需要技巧的:
1、要養成習慣,選擇一個固定時間和固定地點,比如入睡前就是最適合講故事的時機。
2、學會利用豐富的語言和表情動作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
3、讓孩子參與進來,自由選擇想聽的故事,在講的過程中提出問題。
4、故事要短,太長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5、家長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培養自身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