儼然:莊嚴,莊重。
即:靠近。
溫:溫和。
厲:嚴正不苟。
成長與感悟——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辭正體直,而德容自然發。
容貌言行有剛柔喜悲,看似變;信念堅實,從來沒有變。
19.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詞彙——
厲:折磨,苛刻。
成長與感悟——
信者,誠也。誠者,成也。
信者,下可勞民上可諫。未信者,為厲為謗。
19.11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詞彙——
逾:逾越,違背。
閑:本義是“闌”,柵欄,引申為倫理道德的規範、界限。
成長與感悟——
取其大。大事不糊塗,小事不聰明。
鏈接——
孔子曰:“大節是也,小節是也,上君也;大節是也,小節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節非也,小節雖是也,吾無觀其餘矣。”(《荀子·王製》)
19.12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詞彙——
灑掃:灑水、掃地。
應對:問答等禮節。
進退:進出等禮節。
有始有卒:有始有終。
成長與感悟——
上章言大與小,本章談本與末。一大一小之謂道,一本一末之謂道。
從小道入手,並非忽略大道;重大道,未嚐不傳小道。
是由本及末,還是由末通本?譬諸草木,區以別矣,方是傳學之道。
19.13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詞彙——
仕:事。
優:饒,餘。充足、寬裕,就是行有餘力。
成長與感悟——
仕不離學,學不離仕。學仕一體,互為本末,互為根基。
19.14
子遊曰:“喪致乎哀而止。”
成長與感悟——
適可而止。
鏈接——
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而變除有期。(《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
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孔子家語·仲尼燕居》)
19.15
子遊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成長與感悟——
為仁,非為難。符合人心、人情最重要。
鏈接——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論語·憲問》)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成長與感悟——
堂堂者,易外有餘而內不足。
高標準是對自我的要求,並非對他人的束縛。
19.17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詞彙——
自致:自動地達到極點。
成長與感悟——
有種情況不能自已:當竭誠盡哀於親喪,以表孝心。
19.18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成長與感悟——
真正對於大孝的考量,始於父亡之時。
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為傳續,難能可貴。
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不改於父之道也。
鏈接——
子曰:“夫孝者,善繼人之誌,善述人之事者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禮記·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