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入挖掘題材 創新新聞報道(2 / 2)

5)記者要具備高尚的品德。牢固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思想,養成勤奮學習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

2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有新聞的思維創新

首先要從觀眾的對了麵進行思考。在現實社會中,每當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發生後,眾多媒體會對其進行大量報道。這類報道大多觀點相近,由此在社會上形成較為統一的認識。按照這種報道大多觀點相近,由此在社會上形成較為統一的認識。按照這種統一認識、統一思路采寫的新聞報道,人雲亦雲,往往會出現“雷同”的弊端,因而難以吸引觀眾。相反,反其道而思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其次要從他人報道角度的對立麵進行思考。這種方式常用於報道統一主題的新聞事件。比如為了表現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一主題,多數記者會從人們的衣著服飾有抵擋到高檔、食物有素食到肉食等變化的角度進行報道,這樣的報道在電視新聞中可謂司空見慣,開始也許會吸引受眾,但長此以往,觀眾的“興奮點”就會慢慢消退,不再把這些變化當回事。而同樣反映人民生活提高題材的電視新聞報道選取常人不易發現的角度,“於細微處見精神”,不經意間達到報道意圖,會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再就是從他人報道的事實對立麵進行思考。事實是新聞的本源。然而,有些記者將道聽途說的所謂“事實”報道出來,根本不去核實,結果往往造成新聞失實;另有些記者隻對新聞事件的部分事實進行報道,而更為重要的事實卻隱藏於其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積極地從原來報道事實的對立麵進行思考,這樣才能夠觸摸到事件的真相。

3廣播電視新聞的節目內容要創新

要實現電視新聞的內容創新,就必須勤於思考,衝破舊的思維定勢。作為電視製作活動的起點和歸宿,作為電視新聞的接受主體,觀眾對電視業的信息反饋直接影響著電視的發展過程。而觀眾的需要又是複雜的、多層次、多取向的。所以,電視新聞必須根據觀眾的需要精心編采,精心製作,發揮電視新聞的最大影響力,取得最好的傳播效果。

新聞內容創新還必須關注社會熱點。社會熱點是各種矛盾的彙聚點,領導重視,群眾關注,包含著各種利益的衝突碰撞。這時,就需要新聞記者增強使命感,把握大方向,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新聞內容創新,還有個“新聞就要像新聞”的問題。國際上早有新聞5W遊戲規則(即指新聞應具備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和何故5個要素),但不少新聞記者,真正動起筆來扛起攝像機來,往往忘記了“五要素”,把新聞弄得不像新聞。春天的時令,主人公穿著寒冬的棉衣:大雪紛飛,穿插上春暖花開的畫麵(必須的“資料”鏡頭除外)新主題配老畫麵,老照片配新街景,視覺和現場的畫麵,卻編排上風馬牛不相及的反季節鏡頭:語言老化,一句時髦的詞剛問世,五湖四海都套用,城建也好,靚女也好,隨意冠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久而久之,新聞成俗套,人們望(聽)而生厭。

電視新聞內容創新,要紮根實際,提倡記者身入、心入,調查研究,鋪下身子“抓活魚”,切忌道聽途說,坐而論道。要用眼睛去采訪,用腦子去考慮,去粗取細,去偽存真,以真取勝,以新贏人。

參考文獻

[1]趙俊,張楠.透視·俯視·環視——談常見新聞題材報道的創新.青年記者,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