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寶理財”落寞(1 / 1)

“寶寶理財”落寞

專欄

作者:邢海洋

6月初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降到了4%之下,7月又進一步跌入3.5%。微信理財通曾在6月末的股市混亂中撈到一點高收益,如今利息比餘額寶還差,百度百賺更跌破了3%。央行降息降準,資金成本迅速下降,貨幣基金也不能幸免。更大的預期則在於,圍繞著股市的無風險收益的機會消失了,下半年,再難坐享安全的高收益。

貨幣基金裏曾有一個頗有代表性的產品“傭金寶”,上半年收益率呈“脈衝式”,平日萬份基金一天收益不足1元,可每一個月或半個月一次,收益數倍上漲,今年最高的一次,7日年化收益率將近20%。這使其在寶寶類產品的排行榜上有不俗表現,也因其巨大的波動性廣受詬病。之所以如此,這是一隻與股市最為接近的貨幣基金,過去,投資者炒股餘款放在證券公司賬戶上,隻能獲得活期利息,傭金寶則把這些閑置資金歸集為貨幣基金,參與國債回購、短期融資,每當新股發行,都是活期寶大發利市的時候。雖沒有打新者抽中彩票的驚喜,卻平衡了中簽與不中的風險,獲得了頗高的無風險回報。而低風險、高流動性正是貨幣基金最本質的屬性。

銀行存貸比取消、新股發行暫緩、股市融資額萎縮,貨幣基金獲得“超常”無風險收益的三大源頭一起斬斷。難怪傭金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降低到2.88%。融360監測的68隻“寶寶理財”產品7月18日平均收益率為3.22%,而同期在售的727隻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5.40%。寶寶理財以更快的速度回落。但即使沒有了這三項收益源,貨幣基金的低收益還是難以理解。有一種解釋是寶寶們親手造就了自己的敵人:餘額寶的成功刺激了同類產品的湧現,協議存款市場的參與主體變得越來越多,競爭激烈使得貨幣基金收益率下降。而從更大的方麵講,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倒逼利率市場化不斷向前推進,從而釋放更多的流動性,使得貨幣基金的收益率越來越小。當所有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寶寶理財衰落了。餘額寶曾經勢如破竹,最高上萬億元,到了今年6月末,淨值規模僅為6134億元。

但同樣是理財,時限稍長的品種受到的影響卻小得多。如果以一個月的期限劃分,短期保本理財品的收益率相對其他期限類型低不少,同時也是降幅最深的,從1月份的3.69%到6月份的2.79%,下滑0.90個百分點。而同期,銀率網統計的全部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仍可達到4.16%,非保本型則高達5.33%。總體而言,理財產品的收益處於一個緩慢的下降通道中,但隻有易變現且資金安全的品種在跳水。兩年前餘額寶剛推出的時候,7天年化收益率曾一度摸高到6.76%的曆史最高紀錄,百度百賺更高至8%,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水平最高時也隻有6%。

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寶寶理財功不可沒,卻無意中為自己製造出過度競爭的陷阱。加之中國經濟已出現流動性陷阱跡象,貨幣市場資金非常寬裕,可利率的傳導不暢,短期利率並未帶來長期資本利率的同步回落,充裕的資金並未以貸款、債券等形式進入實體經濟。而正是得益於實體經濟的資金饑渴,投資於信托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的銀行中長期理財收益相對堅挺。又加之雖然國內信托、債券產品相繼爆發兌付危機,銀行為保聲譽,多利用關聯交易、續發產品等手段保證理財產品的到期兌付,剛性兌付成為銀行理財“風險揭示書”背後的潛規則。

當市場對貨幣基金的低收益形成明確預期後,相信將有更多的資金轉移到中長期理財中,短期與長期利率的“梗阻”,或稍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