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
連線
國家政策的轉向激發了煤製油產業壓抑已久的熱情。在工業化示範邁向百萬噸級量產的十字路口,煤製油產業將會經曆怎樣的考驗?
三年探礦權有效期行將過半,紛湧而入的頁岩氣新兵依然擺脫不了圈外人的尷尬處境。
相信煤製油、相信技術的力量
經曆了這麼多年,在從不間斷的質疑聲中,煤製油終於邁開了大規模工業化的步伐。現在看起來,對煤製油的嚴格審批,反倒促成了煤製油產業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從實驗室、中試、再到十萬噸級示範項目。
伊泰、潞安、神華的十萬噸級的工業示範項目運行了這麼多年,盡管再跨越到百萬噸級,還是會有一些挑戰,但技術上不應再有大的風險。現實的案例就在那裏,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實地觀察,煤是可以變成油的,而且還可以賺錢。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煤製油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關於環保上的質疑還是一直都有,其中說的最多的就是水耗和二氧化碳。
但是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采取手段進行解決的。比如水耗,此前普遍報道10噸以上水出一噸油,但如果上到百萬噸級項目,一些節水設施,如循環冷卻係統,密閉水係統等均可以安裝,都會大大降低用水量。現在百萬噸級項目用水可以降低5-6噸水出一噸油。二氧化碳方麵,神華在探索碳捕捉封存可行性,伊泰采用碳彙林模式,都是有益的嚐試。
煤製油的技術一直在進步。過去的幾年間,催化劑的效率提高了許多倍。環保方麵的考量也在技術層麵逐漸體現。我相信科技的力量,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煤製油所麵臨的問題都會解決,而煤製油對於均衡我國的能源構成結構,具有積極的意義。
現在的問題是,企業在技術層麵,提升經濟性、可靠運行方麵力度很大,畢竟這和利益相連。但在環保等方麵,多是被動而行,主動積極性尚顯不足。在這方麵,需要政府部門把握好力度,在扶持產業起步同時,逐步增強環保壓力,以提升煤製油發展技術最大化降低環境影響的動力。(佚名 業內人士)
回複_煤製油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不可避免會遭遇許多質疑。來自公眾的質疑,轉換為政府的審慎行為,最終促成煤製油產業有序發展。煤製油在環保方麵也一直在進步,現在已經有公司研究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
回複
@Thinksys_能源金融消費:煤製油的市場潛力無限大,關鍵在於資源儲量及製造技術。神華隻要穩紮穩打的推進,憑借先天優勢,長期成長性毋庸置疑。
民企、地方國企、央企,誰會勝出?
頁岩氣的開發是一個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行業,未來還存在不確定性,現在主體很多,包括央企、地方國企和民企都介入進來。最近中石化在涪陵有了大的進展,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頁岩氣氣田。民企和地方國企也在加緊動作,在未來的頁岩氣格局中,誰最終會勝出呢?
回複_頁岩氣作為一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盤子很大,現在的開發隻是起步。現在談誰勝出還為時過早,相信隻要有技術、資金和一步一步紮實去做,都會在未來的頁岩氣產業格局中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