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教育財會論文選題(1 / 3)

談教育財會論文選題

財苑博覽

作者:黃永林

【摘 要】 教育財會論文選題是指在教育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領域需要研究的問題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研究的範圍和對象。選定論題和做好研究,作者是關鍵,它要求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對所選題目的研究價值、研究內容和方法有較為深入的思考,並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資料。選題或是前人尚未研究的具有開拓性的題目,或是配合中心工作具有現實性的題目,或是有爭議分歧的具有探索性的題目;要選擇自己有興趣和熟悉、力所能及具有可行性的題目。選題的命名(題目)宜小不宜大、宜短不宜長、宜實不宜虛、且要有新意和吸引力。

【關鍵詞】 論文選題; 教育財會; 選題範圍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1-0133-04

所謂論文選題,就是選擇研究的課題。教育財會論文選題就是指在教育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領域需要研究的問題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研究的範圍和對象。狹義地說,是指選定寫文章或者著作的題目。廣義地說,是選擇科研領域,確定科研方向。論題選擇是否得當,對論文學術價值大小、質量高低和是否能順利完成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一、選題的基礎

(一)對作者素質的要求

選定論題和做好研究,作者是關鍵,它要求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必須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專業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作者基本素質的方法主要有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厚積而薄發。教育財會論文的作者要多讀一些關於教育管理、財務與會計的理論書籍,尤其要精讀一些經典著作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財會理論素養,要多參加一些教育財會學術活動,及時了解教育財會界當前討論的熱點問題,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財會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多思考。不同的選題,對作者有不同的主客觀條件要求。特別是一些涉及範圍廣、牽涉問題多,無論是基礎性還是技術性、或是政策性要求都較高的論題,要求作者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與專業知識,掌握較多的素材。總之,作者在進行選題時,一定要充分考慮自己所具備的專業水平,同時還要考慮到社會環境、查閱圖書資料的條件、資料積累等因素,準確地把握論文選題的大小、難易程度以及完成的時間期限等因素,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優勢,量力而行、有的放矢地進行選題。

(二)對研究條件的要求

每一時期在教育財會領域總有許多需要研究的問題,也總有一些引起爭論的問題,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是時代對教育財會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這為教育財會研究論文的選題提供了可能。然而,每一時期教育財會界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作者不可能對每個問題都進行研究,因此,必須從中有選擇地進行研究。選題時作者必須事先確定基本的研究方向和主題思想,充分了解當前學術界在自己所選的論題方麵已有的成果,明確在所選題目的範圍內作者主張什麼、讚成什麼、否定什麼、反對什麼;明確如何提出問題,從哪些方麵分析問題、通過什麼途徑解決問題、將得出何種結論等。總之,從基本內容到研究方向和方法要形成自己初步想法。研究生寫學位論文之前要有開題報告會,作者談選題的出發點和總體思路,各位老師提出意見,就是為了慎重考慮所選題目的研究價值和可行性,幫助把好選題關。其他作者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幫助自己把好選題關。

(三)對研究資料的要求

選題時,作者還必須對所有有關這個問題的研究資料進行廣泛收集和研究,有時對於有關間接材料也要加以關注,爭取盡可能多地掌握與這個論題相關的資料和前期成果,了解學術界關於這個問題已經達到的研究水平。隻有經過這樣的努力,研究的基礎才比較紮實,才能有效避免重複研究,成果才能有較大的科學價值。如果選擇參加學界對有關問題的爭論,作者還必須對於爭論各方的意見和觀點有較全麵的了解和認識,隻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如果說現實意義體現了選題的必要性,類型說明了選題要求的客觀性,主客觀條件則反映了選題的可行性,隻有在三者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可以開始選題。要在個人較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選擇有興趣、有體會、有研究基礎的題目,否則,沒有經過深入考慮,匆匆忙忙定選題,結果往往不是做不下去,中途換題,就是硬著頭皮艱難地做下去,欲速則不達。

二、選題的範圍

論文選題的恰當與否,對論文學術價值的大小有很大關係。要抓住對當前教育財務與會計實踐有現實指導意義或對教育財會理論建設有重要創新意義的選題進行研究,以加強論文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論文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一)選擇前人尚未研究的題目,具有開拓性

選前人沒有研究過的問題,這類題目具有探索性、開拓性。“文章最忌隨人後”,要寫出有價值、有影響的文章,既要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能人雲我雲地簡單重複前人的結論;既要吸取他人之長,又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東西。如果拾人牙慧,照本宣科,人雲我雲,寫不出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文章;寫論文要敢於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另辟蹊徑。要“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來見”,“言人之所未言”,寫出“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下全無”的文章。同樣素材的題目,別人寫了,自己沒有新的見解就不能再去寫,再寫,就是“炒剩飯”。要寫,就隻能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新的角度、新的側麵去寫,這樣的文章才有新意。

教育財務與會計是與社會經濟環境緊密相關的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在它前進的每一步都會有新問題、新現象發生,都需要解決和解釋。一方麵教育財會理論中本來就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麵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在教育財會領域隨時都會出現新的情況和問題。隨著實踐的發展與認識的深化,教育財會理論需要完善、提高與更新。從教育財會理論與實踐中選題,通過研究探索,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教育財務與會計的理論,更好地為教育改革與發展實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