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移動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的機遇還是挑戰(1 / 1)

移動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的機遇還是挑戰

經濟研究

作者:徐飛

【摘要】2013年,國際經濟呈緩慢複蘇態勢,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央行已全麵放開貸款利率,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金融脫媒逐步深化,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客戶需求日新月異。

【關鍵詞】移動 互聯網 商業銀行

一、移動互聯網業態

其中,“互聯網金融”堪稱是這一年最火熱的話題,2013年也被定義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互聯網金融指的是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係列特征。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那何為移動互聯網金融呢?讓我們看下麵幾個例子。

去年,天弘基金憑借“餘額寶”的高收益、快速贖回、碎片理財的理念成功逆襲,超越華夏基金成為業內霸主,天弘基金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26日,餘額寶用戶數突破8100萬,餘額寶規模已經突破5000億元。

今年春節期間,大家一定在微信搶紅包搶的熱火朝天吧,僅用兩天時間,微信群中搶“新年紅包”就呈現刷屏之勢,並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愈演愈烈。就是憑借這一簡單應用,騰訊激生出了千百萬移動支付新客戶,讓這些客戶乖乖把自己的銀行卡交給了騰訊,一夜之間便撼動了支付寶八年建立起的移動支付帝國。

二、商業銀行的反擊

之前可能隻是三方支付公司在搶奪支付領域的這塊蛋糕,到目前為止,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機構當中前20家占了90%多的市場份額。艾瑞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2197.4億元,同比增長707.0%。但是,支付領域還隻是整個金融產業中的一小部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野蠻滋生,現在他們又開始蠶食傳統銀行的存款、理財這些大蛋糕,各家商業銀行終於聯合反擊了。

3月初,三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不接受各自分行與餘額寶旗下天弘基金為代表的各類貨幣市場基金的協議存款交易,據筆者了解,其實所有國有大行和包括筆者所在銀行在內的大型股份製商業銀行對餘額寶下天弘基金的協定存款都不接受,那麼隨著之前協定存款的到期這部分資金無處可去,這也是從3月中下旬開始餘額寶的每日收益持續走低的原因之一;3月13日下午,央行緊急發文,暫停支付寶和騰訊的虛擬信用卡業務,與此同時,兩家公司已在線下鋪開的二維碼支付業務也遭遇暫停;3月中旬,人民銀行發布《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和消費的單筆金額分別不得超過1000元和5000元,年累計金額都不得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銀行賬戶辦理,這將極大限製通過支付寶賬戶的轉賬和消費,包括購買餘額寶,因為餘額寶是存在支付寶賬戶中的,不是銀行賬戶。從監管機構和各家商業銀行的反應來看,毫無疑問是覺得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和挑戰。

三、產品對比

近期,商業銀行也推出的眾多移動互聯網產品,去年底,中國平安高調推出一款應用於移動支付的產品“壹錢包”,馬明哲用“顛覆性的”、“神奇的”、“奇跡”來形容這款產品;2月28日,民生銀行推出直銷銀行,相比手機銀行的優勢在於實現了非現場開戶和高收益。

我們再換個角度,將商業銀行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與其手機銀行,及第三方支付進行比較。

未來金融最高效的方式是在不同的場景會產生不同的金融服務要求,而隻有移動互聯網才能滿足這一點。研究機構認為,移動互聯網終端有望在2014年達到3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2015年全球範圍內的出貨量將達到1.63億部;另外,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5億,手機網民占比高達80.9%,中國人平均每天在移動設備上花費2.7小時。這樣看來,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爆發點絕對在移動領域,今年的移動互聯網金融勢必會呈現爆發性增長,商業銀行應直麵威脅和挑戰,盡早轉變思維,做出調整,積極擁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推出具有社交功能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給客戶提供隨時、隨地、隨身的“工作+生活+金融”一體化精彩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智能化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