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同類型高校的會計本科培養模式研究(2 / 2)

(三)校企連接環節的缺失對於學生的職業發展不利。

經過多年的會計教育發展,目前高校已經注意到教學實踐環節對於學生掌握完整知識結構的重要性。大多數高校都設有會計教育實踐環節,包括會計模擬實習、會計實務實訓等。但是,單純的模擬實習缺乏真實的環境,不利於學生對於整個企業運作情況的認知以及理解。培養複合型人才必須建立“產學聯盟”【4】(畢茜、彭玨2012),也即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長期合作的機製。

三、會計培養模式改革的建議——以工科大學為例

(一)高校特色學科的應用。

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培養具有高校特色的會計人才。以東南大學為例,學校以工科見長,優勢學科涵蓋了建築土木類、移動通信和電子信息、能源等不同領域。從需求的角度出發,首先,為了增強畢業學生的競爭力,我們應當向學生開放資源,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對於不同行業有感性的認知。其次,通過鼓勵交叉學科研究,對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落實到具體措施上,應當鼓勵學生到理工科院係選修工科基礎導論課程,進一步豐富知識結構。

(二)市場需求在高校教育體係的反饋機製。

將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及時反饋到高校教育第一線對於學生的個人職業發展十分關鍵。我們應當建立有良性循環的反饋機製。首先,課程設置方麵應當加入就業市場實時動態分析,定期聘請有經驗的HR人員來高校交流息。其次,高校應當組織相關教師定期到企業考察實務界的情況。第三,對曆年畢業學生做跟蹤調查,關注他們的職業發展情況。反饋機製的有效運行對於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具象而有價值的。

(三)校企連接環節的加強。

我們可以和相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長期合作,在短學期課程中插入課題研究組計劃,鼓勵學生前往企事業單位第一線學習。對於不同企業的了解,以及對於同一企業不同部門深入認知,有利於學生將來的職業選擇與專業發展方向的選擇。短學期課題組的實施需要學校的資金支持也需要相關企業的合作與支持。

四、總結

會計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完善對於學生發展至關重要。高校應當加強與不同類型企事業單位的聯係。一方麵是“走進來”,是指讓實務界人士走進高校課堂。可以定期邀請實務界業內人士,如人力資源總監、企業管理專家、注冊會計師等,深入課堂輔助第一線教學。對於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應當及時反饋給教學第一線。另一方麵則是“走出去”,不同高校應當利用特色優勢學科的資源,鼓勵學生融入不同行業領域。會計教學應當緊密聯係現實,利用現有資源培養特色人才。

參考文獻:

[1]廖果平,趙紅梅,王衛星,王文華.工科院校會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化分析[J].會計之友,2012,(15).

[2]應淑儀,吳濤.國外會計本科教育的啟發和思考[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2005,19(5).

[3]劉永澤,翟勝寶.新形勢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09(7).

[4]畢茜,彭玨.會計本科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探討——基於會計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