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在論觀點和對實在論的三點懷疑
在心靈哲學的研究中,哲學家們一直試圖弄清楚心-物關係是否完全獨立或相互依存,精神事件和物理事件是否相互聯係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的觀點強調心靈和實體的無限廣延性,但是卻在不知不覺中把心—物關係推向形而上學的境地。在笛卡爾看來“我思”是淩駕於一切實體之上的,並且他承認實體的存在而休謨則認為:“我們對自我的知覺都是那些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續著,並處於永遠流動和運動之中的知覺的集合體,或一束知覺。”笛卡爾和休謨對於實體和心靈的理解完全是兩個方向。
對於“物質實體”的懷疑,貝克萊站在徹底的唯名論立場上,他向唯物主義提出挑戰:“你既不能說出你相信它存在的任何理由,又不能支出,假設它存在,它又有什麼用處;即使如此,隻要你的意見有一點點真實的可能性,我都會承認它是關於外物存在的論據。” 雖然貝克萊否認物質實體,但是他還是肯定精神實體的存在,因此他也提出著名的論點:“存在就是被感知。”除了貝克萊對於實在論提出懷疑,實在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也被人們所懷疑,最常見的有三種懷疑:第一個反對實在論的論據是視角主義,視角主義是當代理智生活的占統治地位的認識論方式,它認為一切知識本質上都是帶有視覺的,知識的要求和知識的評價是在一定的框架之內,這種框架提供概念手段,因此世界可以被描述和解釋。第二個反對實在論主義的是來自概念的相對性的論據,一切概念都是人類通過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形成的。第三個反對實在論的論據是從科學史中產生的,很多人認為科學的發展並不是通過一些知識的積累,而是通過一係列的革命,通過這些革命科學研究的一種範式由於不能解決一些問題而被拋棄,作為科學革命的結果,他被一種新的範式所代替。
三、結語
當然心靈哲學的研究除了心-物關係,實體倫,懷疑論,精神事件,物理事件以外,還交雜著自然科學,人類實踐和人類社會,這些因素隨時隨地的發生著新的變化,人們的心靈也隨著這些因素的影響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外物刺激著神經元細胞,我們的大腦就會有各種反應,計算機的普及也將人和人工智能之間展開一場智力的較量,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生產工具的普及,新革命的展開,人越來越多的變成社會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的借助計算機,人類語言和其他媒介進行傳遞,意向性也越來越明確,這是哲學的進步,也是科學的進步更是人類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高新民,儲昭華.心靈哲學[N].商務印書館,2002.
[2]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