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江蘇高考人文地理命題趨勢
考試研究
作者:陸寶文
摘 要: 人文地理知識具有社會性、綜合性、可變性等特點,對考生的複習迎考提出較高要求。認真研究江蘇省高考人文地理的命題趨勢與特點,對考生熟悉人文地理試題的答題方法以便準確作答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 人文地理 命題趨勢 複習迎考
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教學內容的核心論題,適應於這一新的課程體係,高考命題中人文地理知識的考查日益得到重視,我省從2008年至今的高考試題中,人文地理知識所占比重一直穩定在40%~60%。筆者擬總結近幾年江蘇高考試題中人文地理試題的特點,分析其命題趨勢,為探究人文地理的複習思路提供參考。
一、全麵考查高中人文地理主幹知識
高中地理課程包括人口、城市、生產活動與地域聯係、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等人文地理的經典內容,這些經典內容一直是《考試說明》規定的考試要點。近幾年,每年高考試卷中,人文地理知識的考查覆蓋麵較大,涵蓋所有經典內容,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既考查學生對人文地理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學生應用人文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社會熱點為背景
以近期所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社會熱點事件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是近幾年命題的一大變化。過去,我省的命題一般不直接引用或提及社會熱點,但最近幾年不再回避社會熱點事件,而是直接選擇與人地關係密切相關的重大事件作為背景,圍繞重大事件發生的原因、產生的影響、解決問題的措施進行設問,考查學生對人文地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分析和應用能力。2008年至今選擇的社會熱點,既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2013年蘆山地震、2010年我國西南特大幹旱等自然災害,又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人文盛會;既有“天宮一號”與“神八”交會對接、我國領導人出訪等世人矚目的重大事件,又有廣大農村如何合理利用秸稈等關注民生的小話題;既考查“單獨二孩”人口政策轉變帶來的影響,又考查學生對“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的理解水平;以社會熱點為命題的切入點,既考查學生人文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增強試題的時代感,還培養學生關注熱點、勤於分析實際問題的習慣。
三、以區域為載體
人文地理知識考查的重點是學生的應用能力,這就要求命題時選擇某一具體區域為載體,圍繞實際問題創設情境、進行設問,考查學生運用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觀念分析或評價該區域中的人類生產活動。如以我國政區圖的全部或局部為載體,考查我國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遷移特點、城市化水平、城市宜居程度等知識;以江蘇、湖南、吉林、新疆、廣東等省區地圖為載體,考查該省區資源分布與開發狀況、工農業生產的區位條件、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遊平原等自然地理單元為載體,考查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這類試題在對區域特點進行總結歸納設問的基礎上,深入考查學生對這些區域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判斷、區位條件的分析能力。除以我國區域為載體外,世界局部區域作為命題載體也很常見。如2012年選擇了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區域;2013年結合社會熱點選擇了俄羅斯、南非等區域、以底特律為中心的五大湖區域;2014年選擇了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的區域,考查區域人口、資源、產業特點,要求學生分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