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如何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1 / 3)

論如何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楊娉

摘 要: 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是職業道德教育沿著正確方向繼續發展的體現和保證,其重要性在於直接關係高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和諧穩定。因此,認真分析和研究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問題,對於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質量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從三個方麵入手分析,即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轉變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引入企業文化營造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精神文化環境。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職業道德教育 有效性

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作為以職業道德為內容進行的培育過程,其有效性就是在適應社會、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運用一定手段,通過一定方式方法使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得以養成方麵表現出來的正向屬性。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能否實現及其實現程度,不僅以實效的累積和循序漸進為基礎,更得力於對外部環境的積極應對及對自身教育理念、方式、環境的反思、變革和優化。本文以此為立足點進行論述。

一、積極應對德育環境的變化,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增強有效性。

馬克思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們的道德觀念根本上是由他所處的社會經濟關係、物質利益關係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縱深發展的今天,人們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功利化,從根本上衝擊著社會道德並影響人們的價值選擇。因此,在當今社會物質、精神環境雙重演變的條件下,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隻有主動應對並領先於德育環境的變化,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才能增強有效性。

1.內容的針對性。

職業道德具有時代性,反映於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首要的就是職業道德教育以時代化為先導,契合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現代職業道德觀,在此基礎上根據行業、企業的要求調整和設計具體內容,重點以現實中鮮活的案例構建內容體係,注重內容與行業、崗位具體情境的結合,同時根據社會職業道德發展的新特點、新要求和新標準,如自主、公正、創新、合作等充實完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使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能夠貼近社會、貼近職業、貼近學生。

2.方式方法的針對性。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以適應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和素質特征為基礎。針對信息化時代條件下學生在思想信息接收方麵表現出的個體化、隱蔽化等特點,要完全擯棄強製的、單向的從課堂到課堂的封閉教育模式,建立起以師生、生生互動和對話為主的開放式、多元化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同時創新方法,大膽采用調動學生接受能動性的方法,以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為重點,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也讓學生參與到對現實職業道德問題的評判、選擇和解決之中。

二、轉變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增強有效性。

高職院校實施職業道德教育,主要通過專門德育課程和日常德育工作進行,既有職業道德知識、規範的灌輸,又有職業道德實踐。不管哪種途徑,從教育整個過程來看,仍然注重對職業道德規範的掌握與灌輸,而這種以規範為起點的教育不僅在理念上滯後,實際中也隻關注學生外在的行為表現,不涉及行為動機,更不觸及感情,談不上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育,相應的實踐缺乏一定情境和條件的創設和支持而流於形式,使得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立足於職業道德教育規律和特點,轉變相應的理念和方式才能取得實效,增強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