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一些看法(1 / 1)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一些看法

教育探索

作者:李洪淵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怎樣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呢?筆者認為要抓好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展示物理趣味。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初中學“測量”後問:你怎樣測一張紙的厚度?學“大氣壓”後,問:為什麼鋼筆能吸入墨水等。由於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經常遇到發生的物理現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穩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二、加強實驗教學。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讓四位同學用同一米尺分別上台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時不公布,當四位同學都測量完以後,讓他們四人同時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的結果,由於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須會使學生感到驚奇。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開,有良好的啟迪。

三、引導閱讀理解。老師在閱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盡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閱讀,這對培養學生形成理論聯係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

四、發展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於聯想,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製造’矛盾”,把學生置於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

如在初三的串、並聯電路實驗後,利用串聯電路中隻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隻有串聯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12,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12均發光,但K閉合後,L1不發光,L2發光。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於已有知識的幹擾,就將學生置於“矛盾”。學生隻有敢於想象,衝出“電鍵隻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五、注重學用結合。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很有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這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緣故。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把物理學活學透。

每當向學生傳授新的物理知識時,都應聯係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如講到“杠杆的平衡條件”時,以杆秤為例,讓學生分析出“小小秤鉈壓千斤”的道理,並可進一步提出這樣一個常見的問題:有的不法商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麼原理?接著引導學生列出’杠杆平衡條件”表達式,畫出杆秤杠杆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