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現本土化與民族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係日益緊密,且滲透到多個領域中,高等教育也受到大眾化、國際化的挑戰,我國的高教理論與國際接軌,體現了國家化,但是卻在高教研究中形成了推崇西方思想的局麵,需要好好的進行反思。不同國家由於意識形態、地理環境、民族文化等多個因素的影響,造成高教研究基點的不同,各個國家隻有以此為基礎,才能發展出具有民族性與本土化的高教,因此高教研究更需要重視本土化與民族性。在實際的探究過程中,我國的高教研究還是存在很大的優勢,我國擁有悠久的曆史和學術資源,民族特色極為突出,如何將民族文化遺產與我國的高教研究進行充分的融合,以發展出具有民族特色與現代化特點的高教研究,形成我國特有的高教研究體係,發展極具自身特色的高教研究。
3、研究內容的深刻性與現實性。
我國的高教研究中普遍存在著忽視深刻性與現實性的問題,多以文本形式出現,隻在數量上存在優勢,無法實現質的飛躍。而就目前我國高教研究的現狀來看,深受歐洲學術的影響,對體係的追求較為熱衷,以理論展現出來,失去了研究的真正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在高教研究的過程中,要牢牢掌握研究內容的深刻性與現實性,完善學科形式,體現嚴密性與完整性,需要研究人員的敏銳洞察力與創新精神,從而牢牢掌握高教研究中的深刻性與現實性。
結語:綜上所述,我國的高教研究要體現民族性、本土性、深刻性以及現實性,要擺脫傳統的理論知識的構建形式,構建出極具中國特色的高教研究體係,展現我國濃厚的文化底蘊,推動我國高教研究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武毅英,葉愛珍.高教研究的社會責任與高教研究主體的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評論,2011(05)
[2]程靜.高等教育中的跨學科研究及其對跨學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啟示[D].南京師範大學,2011
[3]魏正妍.“問題意識”與大學化學實驗教學[J].新鄉學院學報,2012(06)
[4]李均.中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三十年——曆程、經驗與瞻望[J].中國高教研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