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學校體育中實施快樂體育思想的教學方法
快樂體育從方法論角度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教和學的積極性,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使全體學生在師生融洽、合作的氣氛中生動活潑地發展,並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體驗克服困難後取得“發現”或“成功”的快樂的一種體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樂體育的實踐中,學生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從而擴展了其體質、個性、能力發展的自由空間,“主動學習、愉快發展”就成其方法論的主要特征。
1、注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培養。傳統的體育教學太過於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主導作用,認為學生隻是一個需要教育的對象,隻能被動地接受體育教師的教育培養,這樣就導致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喪失,自覺性、積極性的泯滅。失去興趣的學習,不能激發與維持學生學習的動機,不能體驗到滿足需要的樂趣,學生也不會進行有效的學習。快樂體育十分重視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因作用,即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
2、新穎的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興趣。體育教學中,在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不變的情況下變化教學方法,使活動具有新異性,就能滿足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製造問題情境也可誘發認識內驅力;活動之初不知結果可引起探索結果的意向和期待心理;還可以適當組織競賽等。場地、設備、器材的新穎別致的選擇與布置,使學生感到教學場地的優美、新鮮、一進入到這樣的教學場地,學生興奮性就提高,活動欲望急增,有躍躍欲試的衝動,一上課就能積極投入道課堂中來。
3、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不但影響自身的教學活動,而且隨之直接感染著每位學生。教師良好的情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師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學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因此,體育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熱愛之情。愛是對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現為一種傾向,形成一種動力。其次是期待之情。教師若能用期待的目光來鼓勵學生,學生會被這種深切真摯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認為自己真的能行,從而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消除退縮心理,重新充滿希望,鼓足勇氣,克服困難,最終完成動作。
最後是對學生的寬容之情。體育教學活動複雜多變,學生又活潑好動,比較難於組織,學生經常違犯紀律,要求體育教師要豁達大度,對學生有寬容之情,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寬容之情能卸去學生的心理負擔,給其改正錯誤的機會,使其有勇氣糾正錯誤,教育效果明顯。
總之,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使整體育課充滿著快樂、喜悅,真正的體現學生“樂學”老師“樂教”的和諧的情感氣氛。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練,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