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析和思考“三電”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1 / 2)

分析和思考“三電”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教育探索

作者:宋菲

【摘要】本文主要是針對高職教育中電類專業學生基礎課程“三電”的課程教學方法進行分析,並結合高職教育形式對課程改革進行探討,從而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的電類專業技術人才,促進社會的繁榮與進步!

【關鍵詞】三電,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簡稱為高職教育或高職。主要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培養高等技術實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近二十年來,由於全國人大和中央的大力支持,高職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是當前高職教育的招生和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麵臨著諸多的困難。主要原因有社會曆史因素、社會認同感、就業率等。另外與高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學弊端也是分不開的。本文主要是針對高職教育中電類專業學生基礎課程“三電”的課程教學方法進行分析,並結合高職教育形式對課程改革進行探討,提出有效改革途徑,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電類專業技術人才。

1 高職教育中“三電”的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三電”的課程是高職院校電類專業學生必修的課程,是電類專業知識的基礎。雖然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但是高職教育中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仍然處於借鑒曆史高校辦學經驗,沒有真正的結合高職教育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一套可行的教學模式。其現狀主要還是依據理論知識課堂教學,傳授電類課程。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與不平衡性,對於能夠聽懂的學生,往往因為沒有結合實踐操作,造成動手能力差!對於沒有聽懂的學生,往往因為課程的繼續,更難聽懂,直接導致了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充滿挫敗感。長此以往,收不到課堂教學的成果,達不到教學目標,難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質量電類專業技術人才。

2高職教育中“三電”的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1)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術水平。首先,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術水平,不僅是高職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而且也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要對“三電”的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出改革,首先應該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術水平,教師不僅僅能夠做到“三電”的課程中設計的電類專業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且,教師應該具有具備不斷思考與專業技術研究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得“三電”課程教學,不僅僅是已知相關的電類專業技術知識,而是充滿辯證性和研究性的課程教學,一定程度上,能夠充分提高學生對於“三電”的課程的學習興趣,逐步引發對於電類專業技術的深入與研究。

(2)“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教學模式。電類專業作為一門技術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學科,光憑理論知識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麵,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與發展不平衡性,很難做到全部在理論知識上完全理解。另一方麵,“三電”課程作為電類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學好此門課程,對於實際進行電類專業技術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此,應該徹底改變原先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理論結合實踐,增開實驗性質的操作性課程,並且將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並對基礎差的學生,提供多次示範與操作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動手的欲望,在實踐中充分的檢驗課堂教學水平與目標。提高電類專業學生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專業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