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工學結合”模式的高職院校改善實踐教學軟環境研究
教育探索
作者:柴慶嬌
【摘要】實踐教學在高職應用性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高職院校的整體教育水平。“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財會專業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改善軟環境是關鍵。由於實踐教學硬環境的需求比較具體、明確,一旦滿足即可看到成效;而軟環境的需求往往比較模糊,難以量化,即使付出代價也難立即看到效果。這就導致軟環境建設被忽視。研究改善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質量的軟環境建設,對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工學結合,實踐教學,軟環境,頂崗實習
一、實踐軟環境對提高高職教學整體質量的作用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程。硬環境和軟環境,都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方麵,而軟環境建設由於很多曆史原因或者是量化困難等往往不易操作。軟環境是相對硬環境而言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諸如政策、文化、製度、法律、思想觀念等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具體到實踐教學質量,硬件環境是指教學硬件設施,是一種物質環境;而軟件環境則是指人文環境,是一種由“精神因素”組成的環境。在高職現有的實踐教學環境下,這些因素又集中體現在“工學結合”教學機製上。高職實踐教學軟環境就是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中,相對於地理條件、資源狀況、基礎設施、基礎條件等“硬件”而言的教學觀念、文化氛圍、體製機製、政策法規及行政能力水平和態度等。
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等環節,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的軟環境因素包括實訓課程體係、實訓師資、實訓基地以及實訓文化氛圍和實訓教學製度等。高職財會專業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改善軟環境是關鍵。由於實踐教學硬環境的需求比較具體、明確,一旦滿足即可看到成效;而軟環境的需求往往比較模糊,難以量化,即使付出代價也難立即看到效果。這就導致軟環境建設被忽視。一旦軟環境欠佳,那不僅使高職實踐教學在硬環境中獲得的良好效果會消失在軟環境之中,而且會由於教學效果內耗而導致兩種環境都產生負麵效應。所以研究改善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質量的軟環境建設,對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工學結合”下軟環境建設因素對實踐教學質量的影響
(一)實訓課程體係設置與實踐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對實訓課程的管理尚有欠缺,主要體現在實訓課程體係方麵。一是理論與實訓課程的比例和具體時間安排問題。不切實際地壓縮理論教學課時量而增加實訓量是一種簡單粗放的思維。比例不僅僅是一個數據,合理地製定後需要一個落實時間。根據調查,很多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要麼把實訓課時堆積在一起授課,要麼分散在理論授課之間,穿插著進行,利弊不一而足。
學生頂崗實習機會偏少。學生參與頂崗實習,一般由學校按照課程實踐需要進行安排。由於崗位少,真正有機會被推薦頂崗實習的學生相對不多。這是財會專業麵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實踐機會的缺乏,勢必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與培養,從而影響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學校與企業實訓師資的雙重配置不當。校外頂崗實習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缺少的融會貫通作用,是聯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紐帶。要很好地完成頂崗實習階段的教學任務,兩方麵的師資配置是實訓軟環境建設的要點。一方麵是學校安排的指導老師,據調查有些是專業教師,而有些卻是與專業無關的任課教師。這樣隨意安排實訓指導老師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一旦學生在實習中遇見專業問題的時候,指導老師無法提供準確無誤的專業指導意見,影響了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麵是實習單位安排的指導老師,有些是一對一,有些是一對多,有些指導老師有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有些卻也是工作時間很短的畢業生。這種良莠不齊的師資配置直接導致學生頂崗實習效果的優劣。可見,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校企雙方的實訓教學師資配置是重心。高職的培養目標是學生畢業之後應能直接上崗,畢業生應該是具有大學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同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應具備相當熟練的某種技藝或技能,並得到社會的認可。高職院校要培養這樣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必須要有高素質的實訓教師。他們一方麵要具備行業或職業崗位的基礎理論,另一方麵還要具備較強的上崗工作的能力,即從事相關行業或職業崗位實際操作的能力。最後,他們還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即具備把行業或職業崗位知識及職業實踐能力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訓的能力,以及把教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做到理論聯係實際,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實訓教學開發和課程開發,對實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