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程背景下對話式閱讀教學研究(3 / 3)

②關注學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以學生生活為教學內容,通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反思的能力,有助於建立起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情感。一般說來,學生的生活空問相對狹小,主要集中在學校、家庭和社區的範圍之內。他們麵對的人際關係也較為單一,三要涉及師生關係、同學關係、與父母的關係、鄰裏關係等等。這些關係都無關乎利益上的衝突。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正是從這些空間關係中,開始奠基並逐步向外拓展的。除了從學生浸染於其中的社會關係中發發掘主題之外,對話教學還可以把目光投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經驗道德種種“物理”現象。總之,對話教學的內容從根本上是繞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的。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要將來自於上述方麵的教學內容,納入對話教學過程,還需要從以下方麵進行檢驗:①是否有助於達成教學的目標?②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③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④是否體現了對話與對話教學的精神?

尤其是最後一點,是對話教學在選擇與組織教學內容方麵的獨特之處。如果失去了對對話與對話教學精神的應有關照,即便是符合了前三個條件,也不能反映對話教學的價值所在。實際上,對話教學在教學內容上的敞開性、理解性、參與性要求,歸根結底都是對話與對話教學精神的集中體現。要檢驗教學內容是否體現了對話與對話教學的精神,就必須牢牢把握教學內容的敞開性、理解性、參與性特征。

(三)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對話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向互動過程,它尤其凸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然而,要在傳統的、單向的教學觀念和行為仍占主導的情況下,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確保學生的主動參與,還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教學(心理)氛圍的營造,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理解。實際上,這裏所指的教學氛圍,並非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情境之中,而是指師生在長期的互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環境。很難想象,一個一貫專製的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對話的熱情,一個懼怕教師的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形成一種良好的、和諧的教學心理環境,是落實對話教學理念和精神的重要前提與保證。

對話式閱讀教學由於鮮明的平等性、互動性、人文性等特點,再加上語文課程本身的人文性和審美啟發性,積極實施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熱情和興趣,不僅在學生對話的過程中提高了聽說能力、交際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人格、審美情操的提升,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形成鮮明的個性。此外,對話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本意義生成、教師能力提高和學生學習進步並舉,也是一個讓所有對話主體實現創新性發展的過程,因而,對話式閱讀教學是一種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王向華著.《對話教育論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72.

[2] 倪文錦,王榮生.《人文·語感·對話》.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93.

教改項目:商丘師範學院2013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對話教學中教師文本解讀的策略研究》(編號;2013jgxm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