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營造高效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
教育探索
作者:王永敏
【摘要】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的課程,本文提出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麵來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讓信息技術服務於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關鍵詞】高效課堂,信息技術教學,初中,“軟”環境,“硬”環境
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全麵普及和實施,而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應該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麵。現在信息技術等級考試等一些終結性評價方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麵的評價往往被忽視,不利於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應是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的重中之重, 課堂教學評價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其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合理的評價既反饋給學生之前的學習效果,又是激勵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可以說評價關乎課堂教學效果。那麼,如何在高效課堂環境下中進行有效課堂評價,個人通過教學實踐談幾點理解。
一、打造“軟”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1、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由於信息技術課程不是主要考試科目,是副課,許多學生和家長不是很重視,在學生眼裏,信息技術課就是他們玩遊戲、上網衝浪的時刻,在他們的心中,或許想當然地就有這樣的一個等式,那就是“信息技術課=上網+玩遊戲”。這個等式顯然是不成立的,上網和玩遊戲隻是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術課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知識來創新學習、輔助學習的能力。要想實現這個教學目標,首先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他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要讓學生明確,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終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2、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新課改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為落實新課改的培育目標,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轉變觀念,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課是必修課,管理上要正規起來,一旦教學管理層麵不重視,學生就很容易把它當作休閑課、玩耍課,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也變得很難了。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學生素質的培養是各門學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結果,各科學科的教學內容可以不一樣,但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點上不存在差別。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3、運用評價激勵,培養創新意識。課堂要麵向全體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用激勵式評價,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讚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我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加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於孩子喜歡聽表揚,那老師就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 還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材施教,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總之,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