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學生修改作文能力培養(1 / 2)

淺議學生修改作文能力培養

素質教育

作者:席秉龍

傳統的作文教學向來是“學生作文教師改”,學生的學習活動處於被動的地位。教師發下作文後,大多數學生僅是看看分數,並不重視教師的評語,學生缺乏積極性,忽視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性。要改變這種局麵就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批改這一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整個作文活動中,樹立批改意識,培養寫作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徹底改變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激發自改的興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首先介紹一些相關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跡。如小時候不會寫文章,後來成名成家的前蘇聯作家托爾斯泰,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由來:講古典巨著《紅樓夢》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同時也以曆年來修改得比較成功的學生作文為範例,培養學生“別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

其次是利用多種形式的活動刺激學生的興趣。①設立文章醫院,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問題較具普遍性的文章貼在“文章醫院”欄上,讓全班同學“會診”,然後把修改意見集中到語文科代表那裏進行綜合,再貼出修改稿,隨後再到我這裏拿我的修改稿貼上去,看看區別在哪裏。這樣一來,學生修改作文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都想和老師比一比。②要求學生統一配備印有修改過程的作文選,並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衝動。③ 設立名家修改專欄,讓學生體會一篇文章在名家手裏是怎樣化腐朽為神奇的。④設立自改進步獎欄和優秀評改陳列欄,及時肯定和表彰學生。鼓舞學生自改的積極性。⑤指導學生把每學期經多次修改後比較好的作文用電腦編印成小冊子並加上一些富有詩意的名字,如《拾貝集》、《未名湖》、《處女地》等,然後在教室裏展出,讓大家互相觀摩,通過這一係列的活動,學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體性得到鞏固,熱情高漲。

二、要注重讀寫的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其作文自改的能力。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利用課文的講讀抓詞語的比較,學習課文的寫作特點,讓學生逐步養成練字的習慣以及謀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寫作的知識。諸如怎樣圍繞一個中心選擇材料,怎樣處理好文章內容詳與略的關係,怎樣寫好過渡段等。作為作文自改的主體,具備一定的寫作知識是自改活動得以進行的一個基礎。 其次,對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修改符號和專門訓練學生修改文章的內容要加以重視和運用。

三、指導學生自改作文要做到點麵結合,優差兼顧,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培養學生的成功感,使學生真正變“要我作文”為“我要作文”。首先,提倡學生自改作文並不是說教師可以放手不管。小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還比較弱,教師必須加強指導。指導時應先點後麵。每次指導學生自改前,教師應先通閱學生作文,抓住典型文章進行現場修改講評,然後對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導性的修改意見,再讓學生分組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