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1 / 2)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素質教育

作者:楊平新

【摘要】個性是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比較固定的特性,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體現。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準確把握教學導向,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形式,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智慧,構建活力課堂。為了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師要想出策略,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關鍵詞】中學語文,個性化學習,培養,教學方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能動地、充滿個性的活動,這種個性意味著自主、獨立、創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內在要求和個性特點選擇獨特的學習方法,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就能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也隻有學生自己選擇了合適的、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學習才能精神振奮、事半功倍。個性化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是十分重要。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倡導和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那麼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呢?

一、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個性

現代教學論主張教學重在發揮人的價值,挖掘人的潛能,張揚人的個性。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的個性更張揚,這就要求教師有個性化教學的意識,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

首先要有超前意識,盡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賦予新意。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的再創作。

其次,教學的思路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個性化的教學思路,不是拘泥於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規律上各展百家之長。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鑒賞、聯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的理解,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激發其潛能,從而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個性。

二、轉變教育觀念,提供個性發展空間

管子曰:“千裏之路,不可以扶以繩;萬家之邦,不可以平以準。”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每個人在先天稟賦、環境影響和接受教育後的內化過程等方麵的千差萬別,必定會具有無限豐富、差異紛呈的個性。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團隊與團隊之間的競爭,都已集中落實到人才之間的競爭,其實質就是個性的競爭。人的素質決定了人類文明活動和發展的水準。我們教育者首先應從觀念上認識到發展個性、激發潛能已成為一場提升民族素質的革命,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幫助人達到他能達到的最佳境界。

所以,我們應在教學管理中改變管得過死,要求過於統一的狀況,摒棄那種隻麵向部分學生、一味追求分數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不僅要能在平時的師生交往中與學生形成和諧民主的關係,形成一種教師的親和力;在課堂的交往活動中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要學會角色轉換,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相信每個學生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傾向;在教學中樹立多樣化、多層次的教學要求,幫助每個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主動關心和尊重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的自由選擇,做到麵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創設寬鬆的環境,提供必要的自由空間,以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麵提高和個性特長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