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物理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1 / 1)

淺談物理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

作者:孟秀珍

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十分重視能力培養,規定中學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能力。在這三大能力中,思維能力是核心。中學物理教學應側重培養哪些方麵的思維能力呢?我認為主要包括比較鑒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抽象想象等四個方麵。

一、比較鑒別能力。所謂比較,就是比較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人們認識事物是從事物的感知開始,進而區別事物的本質特征,找出其差異點,這就需要比較鑒別。所以,比較鑒別的方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是經常應用的,尤其是在形成物理概念的過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物理概念是從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中抽象出來的事物的本質,是感性向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隻有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事物的本質,物理概念才能形成。例如,交流電的概念,它是在與直流電相比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交流電和直流電都是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這是它們的共同點。但是,交流電的強度和方向都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而直流電就沒有這種特征,這是它們的差異點,不抓住這一本質特征,交流電概念是不能形成的。

二、分析嫁合能力。所謂分析,就是把複雜的事物或現象分解為若幹個別的和部分的進行研究,分析其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問題。與分析相反,綜合則是在處理問題時,把個別的、部分的事物或現象聯係成一個整體來考慮,分析和綜合是相互結合、相互統一的。自然界中物理現象是錯綜複雜的、互相聯係的,由於教學的需要,物理往往分成力學、熱學和分子物理學;電學、光學和原於物理等部分講述。在講解某一物理知識時,往往又先分成若幹過程分別進行分析,然後才綜合起來考慮。力學中的“隔離法”解題就是典型例證。這樣的例子,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是很多的。所以,分析和綜合能力也是中學物理教學要培養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判斷推理能力。“所謂判斷,是運用概念對事物做出肯定或否定結論的思維形式。”在物理學中,需要學生判斷的東西很多。在力學中,物體是不是處於平衡狀態?是勻速,還是變速?是勻加速運動,還是勻減速運動?隻有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應用有關的規律來求解。推理就是由已知的判斷推導出另外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一般可分為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三種。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思維形式。演繹推理則相反。在物理教學中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是經常應用的方法。類比推理在物理學中有著廣泛應用。類比推理是由兩種事物在一些屬性上的相似性,推理出它們有另外一些屬性上可能相似的思維形式。

四、想象能力。“想象力是更為複雜的思維形式,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學家素養的重要標誌。”科學史上,想象力突出地表現為假說。它是對新事物作推測性說明或探索性設想的思維形式。在物理學中,假設一般可歸納為三步:實驗觀察積累數據——提出假說或模型——實踐驗證形成理論。如人們對光的本性的認識,從牛頓的微粒說——惠更斯的波動說——麥克斯韋的電磁說——愛因斯坦的量子說,都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發展自然科學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學習自然科學也要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