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創新思維的培養(1 / 2)

淺談創新思維的培養

素質教育

作者:項嵐

【摘要】創新已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和最強音,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其最為核心的內容。高校應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營造創新教育氣氛,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改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把創新思維的培養貫穿於在校教育的全過程。

【關鍵詞】高校,創新思維,培養,途徑

創業是當今社會極力鼓勵和積極倡導的就業方式。一個人要想創業,就應該作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全麵提高自身創業素質,其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最為核心的內容。

一、創新是時代的呼喚

創新是指人類提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一種活動方式,它既包括事物發展的過程,又包括事物發展的結果。簡言之,作別人未曾作過的事就是創新。創新是21世紀最熱門的話題,已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和最強音。

習近平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高校肩負著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培養出的人才應具備創新能力。有研究人才的專家指出:是否具備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每一所高校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培養一流人才的陣地,這就要求高校既要讓學生接受知識,掌握技能,又要讓學生具備較好的創新素質。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是時代賦予高校的神聖使命。

二、創新必需具備創新思維

創新的前提條件要求必需具備創新的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個人創造新事物、新概念、新產品的能力,是人類創造性的操作化、具體化和物質化。它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勇於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問題和新方法。與常規思維相比較,創新思維具有三大顯著特點: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思維的流暢性,又稱思維的非單一性,是指人的思維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維的量來衡量的,要求思維活動流暢無阻,靈敏迅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較多概念,是具有較高效率的思維。流暢性好的人,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擺脫尷尬,逢凶化吉。思維的變通性,又稱思維的新穎性,是指思路開闊,善於根據時間、地點、條件等的變化,迅速從一種思路跳躍到另一種思路,從一種意境到另一種意境,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司馬光砸缸救人、曹衝稱象等都是這個道理。思維的獨特性,又稱思維的求異性,是指遇到相同的問題時能想出不同於他人、不同於以往的解決方法,以獨立思考,大膽懷疑,不盲從,不迷信權威為前提,它是創新思維的最高層次。音樂神童莫紮特譜寫曲目難倒海頓老師,英國作家毛姆登征婚廣告銷售滯銷小說就是思維獨特性的表現。

三、創新思維的培養

創新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和培養獲得發展的。

1、創新思維需要強烈的問題意識來驅動。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當個體活動感到需要問“為什麼”、“ 是什麼”、“怎麼辦”時,思維才算是真正發動,它能促進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作出創新。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新思維的動力。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做出創新。我們要培養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敢於標新立異,大膽發問,進而增強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