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體操課中學生心理疲勞的產生與對策(3 / 3)

2.5掌握學生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教學。在體操教學中,必須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並采用行營的教學手段。在體操教學中,要考慮到各個項目、各個動作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係統的安排整體教學計劃,又要考慮項目之間的橫向聯係。如在進行滾翻類動作教學時,技巧中的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魚躍前滾翻、雙杠中的前滾翻成分腿坐等,它們之間都有類似的技術環節,應合理安排它們的教學順序。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分步教學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可避免學生產生心理疲勞或降低心理障礙。在教學內容上,女生可以選擇一些輕鬆、難度小、危險係數小的項目。同時,在教學中要區別對待,切忌“一刀切”,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6加強專項素質練習。專項素質是掌握與提高專項及時的物質基礎和前提保證。體操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力量、柔韌等素質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強專項素質聯係:⑴ 在課中安排素質練習。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在每次課中留出一定時間專門安培素質練習。⑵將素質練習與技術教學相結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將素質練習融入技術教學中去。如在較單杠支撐後倒掛膝上時,通過墊上的模仿誘導練習,既體會了伸腿、送髖的感覺,又使腹擊力量得到鍛煉。⑶練習方法多樣,並有趣味性。⑷加強課後練習。布置課後作業,要求學生按質按量認真完成並互相監督,以彌補課內的局限於不足。

2.7加強師生合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推動體育教學整體發展的動力,師生之間心理上的協調、適應和溝通,有利於形成親密感,便於教師因材施教,更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體育教學心理氛圍。體育課堂教學心理的優化,可以發揮其動力、愉悅和調節的作用,使集體的情緒處於適度的亢奮狀態,每個同學在認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之下。因此在教學中要善於從事生合作的範圍、深度等方麵進行引導。提倡多層次,多指向的合作方式。開辟多想交往渠道,建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往合作,減少控製因素,使師生之間的學習動機和情感不斷交流,取長補短,消除隔閡。

2.8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因素。教師素質包括文化知識水平,專業知識水平,專業技術水平,教學水平與職業道德修養等。如果教師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有高超的體育技術和技能,在教學中有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示範準確、優美,語言生動有趣,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學生會打心底裏敬佩和信任老師。對素質差,一時不能掌握動作的同學要多鼓勵,不能挖苦諷刺;學生“頂牛”時,教師要有自製力,切莫態度粗暴,更不能變相體罰學生;對不遵守紀律的同學,既不遷就姑息,又要嚴格要求,對學生的批評注意場合。隻有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才有可能徹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所以,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 結論

體操課心理疲勞的產生有長遠的,也有暫時性的,產生的原因也是及其複雜的。因此,在體操教學中,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心理知識,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教師無論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指導與幫助;多以表揚、鼓勵為主,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節,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思想上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提高克服困難的自信心。總之,在體操教學中,要了解、掌握學生產生心理疲勞的原因,對症下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避免和消除心理疲勞。

參考文獻:

[1] 趙元吉,曹永英.器械體操課學生心理疲勞產生的原因與預防[J].四川體育科學2004. (6) 37

[2]黎海波.消除精神緊張的九種方法[J]心理世界,2000.

[3]體操教學編寫組.體操〔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8-38

基金項目:延安大學課題 項目編號:ydk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