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視閾下現代公民意識培育探究
素質教育
作者:陳潔標
【摘要】現代社會不僅要有高速發展的經濟,還需要具備現代意識的公民。現代公民意識作為一國公民的理性品質,是構成現代國家的精神底蘊。培育大學生的現代公民意識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應通過係統化高校德育,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采取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等措施以有效培育包括獨立人格意識,權責意識,自由、平等、民主意識,公德意識等內容在內的現代公民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高校德育
公民教育對於培養符合一定社會需要的人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現代公民意識是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教育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議題。
一、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內涵及意義
(一)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內涵。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是大學生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認識。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是高校通過一係列的課程及活動,籍以培養公民的獨立人格意識,權利與義務意識,自由、平等、民主意識,公德意識、批判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大學生公民對公民身份的認同並主動行使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自覺地熱愛國家,維護法律,擔當公民責任的教育活動。它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第一,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是一種法律意識。它是大學生在法律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要求行使自己權利,履行自己義務的心理、思想與評價的主觀價值判斷。第二,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是一種公德意識。公德意識是一定社會的全體公民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規範人與人之間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交往行為的規則意識。它反映了大學生作為一個合格公民應該具備的道德素養。第三,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是一種現代意識。它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是伴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產生,並由此衍生出來的獨立人格觀念,自由、平等、民主觀念,誠信觀念等現代意識。
(二)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意義。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能夠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具有行為能力的公民,充分表明現代公民意識培養是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要素。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與高校德育有著密切聯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目標的相通性。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與高校德育的目標都是為了培養符合一定社會要求、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人。二是內容的相通性。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以獨立人格意識、愛國心、公德心、權利和義務意識等為主要內容。高校德育(高等教育的德育通稱為思想政治教育[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麵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等為主要內容。[2] 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高校應該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大學期間是大學生社會化的關鍵時期,現代公民意識的培養,有助於大學生成人成才。從一定意義講,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在整個高校人才培養係統中處於基礎地位。因為公民教育是關於具有一國國籍,在法律上享有權利與義務的人的教育。公民隻有具備了把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觀融為一體時,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才可以稱之為合格的現代公民。因此,引導我國公民尤其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提高公民素養,是當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務。
二、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切實加強和改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隨著《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等的頒布,各有關部門和高等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有了明顯的改觀。盡管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日趨增強,並趨向理性化。然而,仍存在部分大學生不容忽視的現代公民意識缺乏,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地位不明確、內容體係不完整,與高校管理脫節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