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人的實際思想品質水平和認知接受能力為依據,科學劃分公民教育內容的層次。高校德育關於現代公民意識教育的內容應根據青年大學生知識經驗的增長和心理發展過程,在內容編排上具有鮮明的序列性、層次性。深入淺出螺旋遞進的方式,按不同階段安排不同內容,使公民教育更加切合實際,可操作性更強。第一,按照德育目標的層次性分解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內容。按照中國的具體國情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明確不同時期的人才規格要求,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麵探索公民教育內容的層次性。第二,針對思想品德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確定德育的重點內容。要了解和區分差異群體,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措施,如個別輔導、專項報告會、專題實踐活動等,使差異群體共同提高。
(二)通過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來增強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
1.精心培育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學校是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教育和培養的主陣地,是教育活動得以實施的主要場所。精心培育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加強對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引導,是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度、社會責任感和公民道德素質,養成現代民主法製觀念,提高現代公民意識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一方麵,通過建設良好的校風,為大學生公民意識的提高營造氛圍。良好的風氣、習慣、傳統,是大學生接受公民意識教育的前提。因為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的形成,首先是來源於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有利於對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的形成起到引導和熏陶作用。另一方麵,要把公民意識教育和學校管理結合起來,通過教書是育人、管理育人,對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起到內外並修的效果。
2.綜合治理社會大環境。要增強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就要構建一個有利於其提高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要做到將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政治意識形態的構建任務之中來。[4]一方麵通過加快民主建設步伐,維護法律尊嚴,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熱情和積極性。其次,要加大輿論監督的力度,弘揚正氣充分利用輿論來優化社會環境,形成良好踐行現代公民意識的氛圍。
(三)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增強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
增強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效果,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多的是依賴於課程以外的環節,即實踐活動來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發揮實踐活動在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的發展中的教育作用、導向作用、凝聚作用。公民實踐鍛煉活動更能增強人的親身體驗。課外活動形式多樣,例如:通過校內活動滲透,組織學生參加當地的人民代表選舉、社區法律谘詢服務活動,發動學生競選學生幹部參與校園民主管理,增強學生的權責意識和自由、民主、平等意識。通過校外活動熏陶,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區服務等等。通過大學生的自身參與和體驗使其受到教育,體驗和深化書本知識,體會現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加強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的培養,既要發揮教育者的作用,更應該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實踐活動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載體,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就是實踐過程。通過實踐活動,才能使現代公民意識得到深化,公民情感、體驗得到升華,意誌得到鍛煉。
參考文獻:
[1]徐文良.難忘的曆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顧與思考[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3.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3]張秀雄.各國公民教育[M].台灣:師大書苑,2000:487.
[4]陽東:論大學生公民意識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影響[J].改革與發展,2007,(5).
[5]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顧成敏.公民社會與公民教育[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