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培養大學生的職業能力(1 / 3)

淺談培養大學生的職業能力

素質教育

作者:張燕金

【摘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由學曆本位轉向能力本位。因此,大學生應當重視個人能力、技能以及個性品質的培養,要提高就業能力,學會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培養職業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本文對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並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諸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和途徑,以期有助於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供相關知識。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豐富閱曆、積累經驗、準備承擔成人責任的過渡期,也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準備期。對每一個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之一。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也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在我國現有的情況下,培養了一批國家急需的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目前我國高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高職辦學特色不突出、人才培養水平不高,導致學生的職業能力不強。所謂職業能力就是指一個人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從事與職業相關活動所必備的本領,完成某種職業活動所必須的並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其中包括一般職業能力和特殊職業能力,?一般職業能力是指與崗位各項任務和各種崗位,各種職業有關的共同能力,諸如自學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社交與活動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人從事某種專業活動所具體需要的能力。一個人職業能力的高低關鍵在於能否順利進入職業的先決條件。因此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室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麵進行論述。

1.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基本構成要素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職業能力主要由以下三種能力構成: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1.1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指某一個人所具有的對學習技術的掌握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應用能力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學習態度。吸收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鞏固自己的能力,但在某些情況下否定自己的能力,建立獲得資源與學習的渠道,完善與提升渠道,鼓舞團隊學習,在學習中管理變革速率的能力。?學習能力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基本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換代很快,新的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出現需要新的工作崗位,工作性質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樣就需要我們這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具備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能力,這就是現代知識型、技術型高職院校對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

1.2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指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是通用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在各個高校普遍存在,說明它是高等教育教學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加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培養和提高我們學習思維,和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獲取與利用信息以及應對挫折等職業能力,使我們在未來的職業活動中更具有競爭力。社會實踐對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並不是孤立開來的,它與課程教學、專業教學等理論教學環節緊密相連,同時,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對能力的培養也不是割裂開來的,某一特定的實踐活動可以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麵的職業能力。所以當我們參加過社會實踐後,認真思考和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必會收獲多方麵的經驗,這值得我們欣喜。但是這種結果需要長期的“曆”與“煉”才能獲得,因此,社會實踐是學生通用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