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其良好的實踐能力,畢業後能迅速適應企業的環境,因此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能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者崗位的相關實際操作能力與相關理論知識。所以,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必須以職業實踐能力為核心,加強學生職業素養意識培養、突出實踐操作技能,適應企業工作崗位需求,使學生確切掌握新工藝、新技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1.3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指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在短時期內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人際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協作意識、團隊能力、適應能力三個方麵、協作意識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協助能力。團隊精神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為了某一事情齊心協力、共同把事情做好,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關心他人、理解他人、遇到一些問題能夠說服他人,從而建立良好的團隊氛圍和合作精神。適應能力要求學生能夠適應新情況、新環境,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培養。俗話說的好,三寸肉舍可戰百萬雄師,想當年,諸葛亮麵見江東孫權,憑一肉舍度過層層關卡。可見言辯的能力,不可忽略。我們可以在空閑時間看些基礎的訓練書籍,盡可能多的尋找不同領域的書籍,並汲取吸收,這樣就能在各種場合闡述自己的觀點,取得讚賞並讓對方刮目相看,但最好參加點專門的訓練活動,然後自己要多練,多在各類活動中變得老練。因此,大學生要通過各種方式途徑擴大交往範圍,提高個人交往能力。
2.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培養目標有待更明確。現在有很多高職院校依然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沒有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提到一個高度,造成學生畢業後往往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出現很多學生就業與所學專業不相關的尷尬局麵。一些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未進行充分調查,完全照搬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專業進行設置,這樣的做法極為不妥,因為二者的培養目標不同,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以就業為目標的,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高職與普通高校培養的學生某些方麵高度同質化,但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較,高職學生又缺乏深厚的理論素養,造成學生在職業能力結構上不全麵,不突出,畢業後難以達到社會要求。
2.2 職業能力理解偏差。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麵,一些高職學校很容易將職業能力與職業技能相混淆,把職業技能培養放在主要位置,職業能力的培養不突出,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職業技能側重於培養學生的某項專業技能或實踐操作技能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職業能力的不全麵,隨著社會的發展,不但需要學生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具備與之相應的其他能力,如創新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適應新環境能力、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等。因此,綜合培養學生的各方麵能力至關重要。
2.3 專業設置不當。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產生了大量的新學科和交叉學科,這就需要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相配套,而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卻沒有開設相關的專業或是開設的相對較晚,這樣就不能滿足新行業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導致一些企業招不到相關人才。或者一些新專業開設後,很多院校一窩蜂上,沒有考慮到以後學生的需求量,導致該專業學生過多而不能很好就業。因此,專業的設置需要進行大量的社會調查,然後再開設相應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