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雙師型”教師不足。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需要相應的“雙師型”教師,而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一些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技能與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目標的要求存在一定距離,有數據表明,我國高職院校中大部分的教師是從高等院校畢業後直接走上講台的,沒有經曆過實踐鍛煉,缺乏對企業生產實踐和技術發展情況的了解。“雙師型”教師比例達不到要求,培養的學生也就可想而知;目前,有實際工作經驗和熟練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非常匱乏,但很多高職院校對這些“雙師型”教師並沒有采取應有的激勵機製,導致現有“雙師型”教師發揮作用不大。因此,讓教師走進企業進行實崗培訓和探索激勵機製是必需的。
2.5實訓經費不足,學生實踐機會少。參加實習、實訓、技能培訓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是提高職業能力培養水平的重中之重,但在一些高職院校辦學過程中卻難以達到這一點。學生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主要依靠學校的實習、實訓課程,而在這些實訓中學校實驗經費不足,實訓效果也不理想。職業教育需要學生進行反複的實踐操作技能的鍛煉,這些實踐鍛煉不僅需要相關的實訓基地,也需要一些相關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同時還需要技術型專業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在實訓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這些都需要學校提供大量的實訓經費,如果經費問題得不到解決,很難保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質量。
3 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途徑
3.1加強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要達到與企業無縫對接環境,讓學生能夠模擬企業環境進行職業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就必須在課堂教學或實訓中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場景模擬企業實況、出現問題帶領學生共同進行解決、進行某些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要不斷強化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在實踐性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相關職業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並在平時生活中以一個職業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3.2加強學生職業能力訓練。高職院校在編製教學計劃時要有所創新,不能一成不變,一些高職院校教學條件和實訓儀器設備比較差的情況下,如何充分組合學校和校外各種教學資源,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需要進行積極的探索。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教學計劃中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考核內容共同納人教學計劃,在實訓計劃中把綜合實訓與職業技能鑒定掛鉤,通過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加強學生職業能力,教學計劃的實施應做到與技能鑒定要求相銜接,為技能鑒定提供相應服務和保障。
3.3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必備條件,包括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學校充分利用這些基地,在校內為學生創造良好條件,在校外實訓過程中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把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去,在實訓中強化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3.4培養全能型的師資隊伍。高職院校要注重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注重全能型教師的培養,要整合學校教學資源,不斷構建一批具有全程職業指導能力的師資隊伍,推進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教育的發展。因此,培養一批具有“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才能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供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