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受強冠地溝油牽連的下遊廠商,並非無足輕重的小攤販、遊商,而是眾多在台灣食品、餐飲業舉足輕重的行業巨頭,產品備受消費者熱捧,包括大陸旅遊者必然光顧的著名餐廳小吃商號和采購禮品的食品商號。
不完全統計,大致涉及208個品類的包裝、散裝和現吃食品。
據查,這些產品不光在台灣島內銷售給本地人和遊客,還向外出口,已經披露的涉嫌地溝油產品出口商有15家,出口地包括大陸、馬來西亞等地。
台灣不少受牽連的商戶在退貨環節表現了先觀望遲疑後積極賠償的變化。
台中市“太陽堂食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產的太陽餅名氣頗大,台中市衛生局的通報指出,強冠地溝油產品事發後,太陽堂食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明知自身涉及購入強冠香豬油作為原料,並製作為15000餘盒太陽餅出售,未向台中市衛生局主動申報並回收產品,責罰200萬元新台幣。
接下來該公司CEO雷明憲向消費者道歉時承認,太陽餅的保質期為一個月,而倉庫和流通渠道的存貨不多,大部分已經售出,消費者之前購買的太陽餅恐怕大都下肚。
太陽堂承諾,到9月底前,隻要消費者手中有太陽堂開具的發票,甚至有包裝的空盒,太陽堂都如數退款,甚至並未采用強冠香豬油原料的太陽堂產品,消費者有疑慮也可以退款。
太陽餅是台中市區域性特產,有一個產業群,太陽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出事,殃及全市同業,生產經營太陽餅的商戶生意普遍下降了20%~40%。
中秋是餅業的銷售旺季,遭遇地溝油事件喜事變喪事,賣得越多善後越忙。基隆百年餅業老店李鵠餅業,連續六日停住其他業務,準備百萬現金專門應付退款客戶。在退貨的人群中,一位自稱台中來的客人用包裝袋做退款憑證,還揚言要店家補貼來回車費,店家隻好奉上3000元新台幣。甚至還有退貨者手中的包裝袋是別家的,有退貨者隻拿一隻手提袋做憑證,有顧客不禁感歎:顧客也要講良心。
台灣桃園縣中壢的劉媽媽菜包店號稱“最正宗的客家口味”,開業25年在台灣頗有口碑。強冠地溝油事發,桃園縣衛生局指劉媽媽曾經從強冠進貨94桶香豬油,消費者聞訊後往劉媽媽退貨,店員辯解劉媽媽采購的是“強冠棕櫚油”拒絕退貨。消費者遂投訴,桃園縣衛生局約談劉媽媽店主後,店主承認從3月到8月確實使用了強冠香豬油,並接受退貨。
退錢兼受罰的下遊廠商也是一肚子氣。李鵠餅業的店主發問“誰來還我們公道”。該店主認為,為保證質量,特意購買價格較貴的知名品牌的原料,但沒想到也出問題。台北犁記老板娘倍感悲涼,說強冠企業規模相當大,有政府的三項認證保障,雖然油品的價位比較高,但內心認為台灣本地產品值得信賴,斷未預料會如此。
台中市太陽堂老板則直截了當詰問當地衛生局長,如果政府GMP認證的油都不能用,“請政府給個建議,哪一支油可以用?”
有商家給出了台灣食用油的價格比較清單:正義清香油、大成沙拉油670元新台幣/桶,強冠香豬油830元新台幣/桶,價差約為兩成。大家采購強冠,看中的就是它高大上的品質形象。
來龍探秘
強冠的下遊進貨者備受煎熬,消費者人心惶惶,然而強冠本身卻並非地溝油的源頭終極。嚴格地說強冠是地溝油的一個危害傳遞者,但強冠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地溝油通過強冠的包裝獲得高大上資格得以進入台灣食品餐飲主流市場。
強冠從何處收集到如此多的地溝油原料,也是台灣監管層和消費者必須和急於知曉的。
台灣環保署估計,台灣每年產生的廢棄食用油(如地溝油、餿水油,還不包括屠宰、皮革下腳料煉製油)大約在7-8萬噸,台灣成功大學估算的數字要大得多,估計在50萬噸左右。一般而言,這種回收的廢棄食用油被當作工業用油,可以煉製生物柴油,製造肥皂等化工產品等。
台灣環保署的資料表明,政府管理的清潔回收隊伍一年回收了450餘噸,廢油回收業者一年報送的回收量在6500噸左右,加起來大約有8000噸,這種正規合法渠道回收的,去向也當大致正規合法。然而如果按台灣環保署估計的8萬噸總量,有90%的廢棄油去向不明,按台灣成功大學估計的50萬噸,99.8%的廢棄油不知所終。
這客觀上為郭烈成們製造了巨大的原料和市場空間。
在台灣島內,政府監管部門查明,高雄市大寶區的“順德企業行”和“大眾環保企業行”是專門從事廢棄食用油回收的,而二者都涉嫌是郭烈成的供貨者。而這兩家工廠都沒有在政府機關登記注冊,廠房也涉嫌建設在未經規劃批準的農田裏,類似大陸的無牌黑作坊。
還有跡象表明,郭烈成本身就直接回收廢棄油品,且過程令人惡心。郭烈成團夥被查出的製作點有十幾處,有些製作點有煉製設備,有些製作點卻僅有油槽和油桶,比如台灣屏東衛生局四年前曾經檢查過郭烈成的“工廠”,當時廠內僅有幾隻油桶,今年地溝油事發後再去,還是隻有幾隻油桶,檢察人員故而懷疑,郭烈成是不是把這處廠房當成轉運倉庫,回收的廢棄油連加工程序都省下了,直接賣給如強冠這樣的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