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傳抄偽稿案”,以現在的眼光看,應是不折不扣的假新聞,清政府的徹查,反映了封建統治者的集權主義思想。
【關鍵詞】傳抄偽稿案 假新聞 集權主義
2008年末和2009年初我國新聞業界發生了兩次影響很大的假新聞事件,一次是“華南虎事件”,一次是CCTV十大新聞圖片評選上獲得銅獎的作品“藏羚羊”被網友認定為合成處理後的假照片。製造假新聞者有其動機,假新聞的產生也有曆史。清乾隆年間的一個假新聞事件——史稱“傳抄偽稿案”,涉及的人數眾多,造成的影響重大。對這一事件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加深了解假新聞的產生,了解封建統治者對報刊等的控製。
“傳抄偽稿案”事件
據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選編的《乾隆年間偽孫嘉淦奏稿案史料選》所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年)前後,在社會上流傳著一份偽托工部尚書孫嘉淦名義的奏稿,主要內容是指斥乾隆皇帝有“五不解、十大過”,對乾隆皇帝本人和他執行的政策以及朝廷權貴重臣進行尖銳的抨擊和無情的彈劾,特別是指責乾隆南巡和冤殺名將張廣泗,成為當時為世人所注目的重大政治事件。
孫嘉淦在康、雍、乾三朝為官,曆任侍郎、尚書、督撫,最高官職為協辦大學士。為官期間,以正直能幹、敢於直言而聞名,晚年在官民中有相當高的聲望。
乾隆十六年六月,雲貴總督碩色首先密報乾隆皇帝,說發現“密稟一紙,詞殊不經”,係到雲南的過客抄錄傳播,所抄傳之詞假托廷臣名目,甚至捏造朱批,膽肆訕謗,並將傳抄的偽稿一同呈皇上。
乾隆皇帝聞奏之後,認為這份偽奏稿假托廷臣名目,捏造皇帝批語,純係大逆惡徒狂悖之舉。但是,又不想公開追查此種直接把矛頭對準他本人的激烈的指責言辭,還因偽奏稿在其他處尚未發現,故追查也沒必要全麵鋪開,遂責令步兵統領舒赫德及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貴州等省的督撫秘密緝訪。
一年來,全國上下大張旗鼓追查偽稿,不知花費了多少人力財力,也不知牽連了多少人,在乾隆皇帝看來,即使偽稿查不出真正的捏造者,但經過這一番清查,對政治上的異己力量及不滿情緒,也起到了不小的震懾威嚇作用,故開始考慮如何收場。而擺在他麵前的盧、劉二犯,正可作為替罪羊。乾隆十八年二月,軍機大臣向乾隆皇帝奏報:經審訊孔則明代書寄稿家信,全屬子虛。盧魯生經反複開導,也承認了與劉時達共同捏造偽稿的“實情”。以上所謂軍機大臣的複審及奏報,實際上皆為乾隆皇帝授意而為。當月,乾隆皇帝迫不及待地宣布,偽稿一案已全行昭著“主犯”盧魯生押赴市曹淩遲處死,同時宣諭中外,偽稿所有傳抄各犯俱加恩寬免;對於傳抄偽稿的官員,則照例治罪,轟動全國的清查偽孫嘉淦奏稿案倉促了結。
“傳抄偽稿案”與假新聞
雖然盧魯生等人可能是乾隆最後為收場而牽出的“替罪羊”,並非是最終的主犯,但他們肯定參與了此事,是“假新聞”的製造者之一。他們是出於“慮及辦差賠累,希圖停止巡幸”之目的而假托孫嘉淦奏稿的。我們知道,乾隆多次下江南巡幸,其行程雖由各省官員負責,但費用都轉嫁給了江南各省百姓,可以理解盧魯生等人是出於愛護百姓之目的製造這一“假新聞”的。這一奏稿由《京報》公之於眾,引起了巨大反響,全國各地都有翻印、轉載。